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1篇
农业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新农村建设中管理民主与村民自治的完善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学术讨论中,有论者指出:没有村民自治,就无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就不算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样强调村民自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是非常正确的认识。但是,有了这一认识,并不等于就能在实践中很好地落实这一认识,完善村民自治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最根本的挑战在于,我们不能仅就发展管理民主来谈村民自治,而是应该用新农村建设的整体  相似文献   
32.
家庭承包制确立以后,农村政策总的目标一直是“坚持和完善家庭承包制基础上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先后推出了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三个政策重点。十七届三中全会仍然把这个作为农村政策基石.强调要加以完善。完善的关键是土地流转还是加强农民合作,是今天需要辨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求解贫困村村庄公益 在许多贫困村,种粮只能解决温饱,村民无力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用于增收的养殖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34.
楼栋  仝志辉 《开放时代》2010,(12):42-52
在运用间接定价理论模型对当前中国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的现状进行统一的理论解释后,本文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外部环境纳入模型分析,并应用案例对以农业经营主体为内核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格局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农民经纪人、农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是在农业生产与农业经营分工状态下(即专业化经济大于分工所产生的交易费用的状态下)各市场主体比较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不同类型劳动的交易效率后选择不同的剩余权利赖以实现的最优组织结构的结果;农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这两类农业经营主体依托其外部环境发展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而兼业小农在这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格局中注定是被盘剥的对象。  相似文献   
35.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是整个国家的民间机构、社会团体、中介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发育不足。这也几乎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通病,有的专家称这种状况为。无社会的国家”。所以,在进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应着手推进社会体制的改革。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引发了很多深层的思考。已经形成的一个基本共识是:许多应当由社会和民众依靠自发力量来解决的事,却由政府承握羞。诚然,政府拥有相当的权力和资源,但也在承担着不该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36.
仝志辉 《中国改革》2004,(10):53-54
税费改革后跨村公益无人做税费改革以后,村内公益事业实行一事一议。由这一政策,我想到村庄之间的公益事业该怎样解决呢?这与我思考过的“村庄间关联”问题非常相关。朱守银先生曾专门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研究,他告诉我:税费改革后,村庄间的道路无法修建或管护了。新的税费改革政策取消了乡统筹,乡统筹中有乡村道路、水利修建的专用资金,但因乡镇机构不断膨胀,乡统筹大多被充作了人员工资和行政经费,没有取消乡统筹时也并无多少用在跨村的公益事业上。如今取消了乡统筹,村庄之间的公益事业就更没有可能修建了。看来,这确实是个问题。最近看到一…  相似文献   
37.
探究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是乡村产业振兴研究的重要内容。关于乡村产业发展的研究经历了从外源式发展到内源式发展的研究视角转变,本文在新内源式发展理论视角下,通过四川省石棉县坪阳合作社黄果柑产业发展的案例研究,聚焦外部社会力量和内部乡村产业组织何以有机协同进而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出了“多重维度赋能—组织-流程重构—关系协同创新”的“三阶嵌入式”新内源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多重维度的赋能嵌入有利于破除产业基础薄弱的制约,组织-流程的重构嵌入有利于重振产业组织能力,关系协同的创新嵌入有利于增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嵌入式内源发展路径表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嵌入作用有助于形成乡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