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0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54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16篇
经济概况   1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世界发展至今,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成科技的竞争。而各国实践证明,风险投资是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对风险投资实施优惠税收政策,有助于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而且,通过简单的效应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对风险投资实施税收优惠不仅不会导致税收收入的减少,相反,从长期来看还有助于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因此,我们应该改革现行税制,使之更加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  相似文献   
43.
对IMF救助亚洲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建议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此次亚洲金融危机中。本文主要从此次危机出发结合亚洲各国的实际情况,对IMF提出的稳定亚洲金融危机的策略提出些许建议,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4.
本文构建了一个新凯恩斯动态随机均衡模型,以中国经济为样本,在更加现实的经济条件下探究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最优财政货币政策规则;同时深入考察了财政支出的生产效应和效用效应,澄清其在刻画财政政策作用机理方面的作用及其对最优财政货币政策规则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旨在实现价格稳定的货币政策(即积极货币政策)为最优,反周期货币政策将导致较大的福利损失;旨在实现债务稳定的财政政策(即消极财政政策)为最优,反周期财政政策虽非最优但造成的福利成本很小;财政支出的效用效应特别是生产效应的引入有助于解释"财政支出拉动效应之谜",更好地刻画财政政策作用机理,但带来额外的通货膨胀偏差以及最优通货膨胀率、最优利率和最优所得税率的较大波动,导致最优财政政策对债务波动的反应力度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45.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公共服务提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先考察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在促进中国地方公共服务发展和均等化中的作用,然后从公平与效率角度,探究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未能有效促进地方公共服务发展和均等化的原因。分析表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有助于中国省份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但抑制了其发展;促进了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发展,但加剧了其省份差异;对公共基础教育服务则不具有显著影响。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央政府在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时对不同地方公共服务公平与效率的关注不同,进而对地方公共服务发展产生的财政激励不同。因此,要使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既能实现地方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又能促进其发展,提高全社会福利水平,就需要完善转移支付模式,优化转移支付结构。  相似文献   
46.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对税收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通过对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税收收入增长影响的分析,笔者发现:(1)从全国总体而言,税收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弹性是1.54,但是从东部地区到中部地区再到西部地区,弹性值递减。(2)第三产业的兴起有利于税收增长,特别是有利于企业所得税的增长,但是东部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受益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47.
一位搞社会学的朋友曾经对我说,"我本来以为认识和解决像歧视、贫困这类问题,我们搞社会学的人最有发言权,没想到有一本经济学教科书把这些问题的起因、影响及其解决讲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48.
最适商品课税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9.
姜晓东  喻雷 《辽宁经济》2004,(11):46-46
由于外国政府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极大地妨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因而,我国出口企业应充分注意反倾销诉讼的可能性,一旦被控倾销,则应采取正确的应付对策,积极争取于己有利的裁决结果。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