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0篇
经济学   33篇
旅游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国外城市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城市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顾朝林城市政府机构组织,资源利用与管理,健康与城市环境,城市就业与生活,城市贫困化(urbanpoverty)与脆弱性(vulnerability)以及持续发展财政问题等曾经作为'94环球论坛"城市与持续发展"的主要论题...  相似文献   
12.
2020年中国城市等级规模结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化的城市等级规模模型是分析和预测城镇体系结构演化的重要方法。在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城市等级规模的数量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后,利用2002年建设部城市非农人口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城市等级规模现状,建立起位序—规模幂函数模型,证实其分布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并对误差作出分析,继而对2020年我国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3.
孙军  顾朝林 《经济地理》2003,23(6):747-751
通常人们在分析地区产业结构雷同或趋同的成因时,一般都认为各地在产业发展和布局方面没有真正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相互间盲目攀比,人有我也有。事实上,一个重要的问题被人们忽视了,这就是产业结构对于一个地区经济体系的安全和稳定的作用,尽管这种体系很脆弱,但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地方政府或许多企业的一个有效保护措施。在市场经济规则有效的情况下,这种保护是通过“契约”关系来实现的。由于契约制度在我国发育不良,全社会契约制度和观念的缺失,难以实现真正的跨地区产业协作,加上以行政区经济为特征的各地决策者盲目追求政绩,地区之间产业结构雷同现象也就很自然了。文章指出产权主体不明是造成地区难以形成有效的契约关系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技术园类型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顾朝林 《经济地理》1996,16(1):9-13
本文概括世界发展成功的高技术园类型,针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现状提出依据发展需求、发展目标和不同的条件设置不同类型高技术园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甄峰  顾朝林 《经济地理》2000,20(6):30-33
进入90年代以来,香港与深圳及内地的合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以高技术产业合作为主的阶段。本文从这一轮新的以高技术产业合作的背景出发,提出深港应走“竞争互动式”区域发展模式,并对深港合作的新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深港实现区域一体化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正在促进世界经济和产业结构的重构和转移。深圳作为中国大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地区,必然会或多或少接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本文基于三方面的考虑,提议深圳市政府在建设深圳高技术园区的基础上,应尽快开拓以发达制造业为主体新工业发展空间。首先,洪澳回归后,深圳作为“边境”城市的区位效应明显衰减,深圳市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成岗大工业区及东部工业组团定位为深圳市未来的现代化工业基地;第二,改变现状“三来一补”中小企业为主的制造业布局格局,在龙岗大工业区及东部工业组团布置大、特大型工业项目,逐步将其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基地;第三,与经济全球化、世界产业结构高度化节奏同步,为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重构中科技含量高的制造业向深圳转移准备空间。全文就该新工业空间开拓进行宏观分析。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旅游业协调发展评价:同步协调判别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洪  顾朝林  张燕 《经济地理》2008,28(4):682-687
评价系统协调发展的"同步协调判别法",首先为系统的各子系统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又可用一定指标度量的要素,按一定标准将要素分作三个等级,统计加总各类要素的数量,以之作为度量用的综合指标,并经归一化处理得各子系统的"状态数II.其次将子系统与一定的"状态空间"对应,在此空间中利用"状态数"确定子系统的"状态点"及"完全协调线";最后分别计算状态点与协调线的距离(偏离度d1)、状态点与原点的距离(优化度d2),借助它们便可评价各子系统发展的同步性及相应系统的协调性.以此方法对南京市由旅游业、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三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进行的协调性评价表明,"同步协调判别法"具有含义明确、简单、较客观、易操作、可比性强的特点,适用于评价复杂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巨型城市区域研究的沿革和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地回顾了关于城市区域思想的演变历程,重点介绍了国际城市规划界的前沿动态:巨型城市区、巨型区域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系统科学已经从“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发展到“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老三论和新三论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科学图景的改观、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当代哲学观念的深化,特别是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互相渗透的趋势、高度综合的特点和向社会科学的扩张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世界贸易的增加和新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的逐步形成,以及跨国公司对各国经济的不断渗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正在加快,从而使若干全球信息节点城市发展成为世界城市或国际性城市,越来越控制和主宰着全球的经济命脉。世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使全球城市体系出现了新等级体系结构,即世界级城市、跨国级城市、国家级城市、区域级城市和地方级城市。而且城市在全球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也由于相互间联系的广泛性而愈益重要。这样,随着信息社会的确立和全球城市化的普遍到来,城市间的经济网络开始主宰全球经济命脉,使若干世界性的节点城市成为在空间权力上超越国家的实体,全球城市体系的格局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