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22篇
经济学   6篇
农业经济   25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中央加大了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力度,对此存在着不同意见,主要来自业界和部分学者。实际上,很多地方政府也不积极。下面,谈点个人意见。首先,必须要肯定这20多年来房地产业发展的成绩。20世纪80年代初,小平同志到西方考察,看到西方国民经济有两大支柱:建筑业和汽车业,提出我们中国也应该往这方面走,提出了住房制度改革。经过20多年,我们的房地产业或者建筑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八点几,占固定资产投资已经有百分之二十几,已经实实在在的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说在90年代初、中期,人们对房地产业是否支…  相似文献   
32.
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住房制度;2.土地制度;3.金融体制与政策;4.其他相关的管理如工商、税收、价格、投资,等等。在这些因素中,住房制度是根本性、核心性的,土地、金融和其他则是配合  相似文献   
33.
金秋十月,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中国,是一幅喜人的画卷—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新的发展指导思想,这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有评论说,科学发展观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潮流,如果能切实付诸实践,不仅对中国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将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那么,科学发展观的出台有什么背景?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蕴含了怎样的理性与人文思考?如何让科学发展观统领土地管理事业?日前,本刊编辑部邀请了六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专家、官员,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34.
土地管理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土地利用状况制约或促进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是分工越来越细。在分工发达条件下,各部类、部门、产业、行业、企业等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何,决定着经济发展是否协调、顺利。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例如农轻重结构、三次产业结构、各类内部结构等等。调整产业结构,就必须改变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状况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又反过来制约或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5.
10年前,我曾用这个题目写过一篇文章,以课题组名义,发表在1994 年第5期《中国土地科学》上。10年后再论这个题目,所运用的理论分析工具并没有根本改变,但分析的  相似文献   
36.
严格控制城市外延扩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产业结构急剧变化,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在城市化发展中,我国基本上走的是外延扩大的路子。因此,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围绕土地开发利用方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尖锐。为严格控制城市的外延发展,作者提出了要解决的四个问题。1.端正指导思想,克服城市建设的盲目性。2.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3.进一步清理整顿各级各类开发区。4.正确处理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与土地资源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37.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首先应在国家和农民利益关系问题上改变指导思想,在方法步骤上宜先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入手,再向征地制度改革扩展.  相似文献   
38.
中外异同近来,各界对土地财政议论较多。实际上,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也存在土地财政。例如,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依赖财产(地产、物业)税,最高可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0%~70%;虽然普遍不直接对土地增值征税,但土地交易所得要缴纳所得税,实际上是间接征税;国有土地由国有公司经营(如加拿大),公司向政府上缴利润。与西方主要向存量土地资产征税不同,我国的土地财政主要依赖增量土地。增量土地的收入则难以预期,很难纳入严  相似文献   
39.
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这个题目,至少有七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研究与思考。首先,这一轮宏观调控的背景;第二,这次土地参与调控主要的做法或者是措施;第三,土地调控的理论依据;第四,调控的效果;第五,下一步调控的方向与重点;第六,实际上是第五个问题的延伸,即调控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第七,今后土地利用的总的趋势。一、谈一谈这一次宏观调控的背景大家知道,1996年是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经济告别了短缺,社会产品全面过剩。这应该说给我们运用需求进一步调整结构,创造了一个好的机会,但是紧接着的1997年却流年不利,亚洲爆发金融…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政府通过土地一级市场获取了数量可观的地租收入。但在我国土地公有的条件下,政府既是城市土地的“地主”,又是国民经济的管理者,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政府不能以地租最大化为追求目标。片面追求政府地租收入最大化,会产生以下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