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76篇
工业经济   28篇
计划管理   232篇
经济学   289篇
综合类   135篇
运输经济   17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222篇
农业经济   12篇
经济概况   17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决定与最优出口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  杨来科 《财贸经济》2011,(7):70-77,136
本文分析了总量控制和交易、基准排放和信用两种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的价格决定原理,并以边际减排成本等于市场均衡价格为基础,分析《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国际碳排放权交易规模和利益分配不公等情况;然后构建两阶段模型,讨论“非附件B国家”碳排放权出口规模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效应,并通过估测中国碳排放权出口规模决定因素的函数值或参数值,计算中国第1承诺期的最优出口量;最后提出中国参与国际碳排放权交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2.
文章从控制结构和市场环境角度对A股和香港上市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作了比较研究。本文的研究发现,A股和香港上市公司的投资与自由现金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控制结构是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多数制衡控制、多数独占控制和少数状态依存控制结构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依次增加。处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水平也会表现出差异。香港本地股的投资与自由现金流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强,其次为A+H股和A股。  相似文献   
63.
国际政治经济学从国际关系中分离之后,汲取了经济学和比较政治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区别于国际关系其他领域的重要特征,也是区分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组织学派和英国学派的重要标准。在国际政治经济学发展过程中常用的两种研究方法是理性选择和比较方法,后者通常可以划分为大样本统计和小样本案例分析。是否采用源自经济学的理性选择和使用大样本统计还是小样本案例分析成为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争议的核心问题。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应当充分重视研究方法的掌握,作为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消费者,要实现同西方学者的对话,我们必须掌握相应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服务于议题设定,任何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应当根据自己议题需要谨慎地使用某种或者多种研究方法;应当关注经济学和比较政治学发展的新动向和新发展,这两个学科对国际政治经济学及其研究方法的影响还将继续。  相似文献   
64.
国际制裁一直面临着有效性不足的困境。既有研究将之归因于制裁有效性发挥的三大必要条件——足够的制裁强度、准确的承受主体和可信的制裁承诺——得不到满足,但忽视了制裁的非故意后果的作用。非故意后果是制约国际制裁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削弱了制裁方的意志,却增强了被制裁方的抵抗决心;增加了制裁持续时长和制裁成本,却阻碍了主要制裁目标的实现。在既有研究基础上,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探讨制裁的非故意后果的分析框架,其次对非故意后果影响制裁有效性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以联合国为例探讨了制裁方在应对非故意后果问题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5.
作者凭借史料,并参考、评价和补充既有学术史研究成果,对民国时期的国际关系学进行回溯。作者首先聚焦学术著作、教材和大学课程设置,认为民国时期国际关系学形成于国际关系史学和国际法学的基础之上、并逐渐朝多元化发展的过程演进,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是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其次,文章考察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期刊发表外交论文情况,以《外交月报》与《外交评论》为考察对象,重点探讨了民国学者在外敌压境下,放眼国际形势、关注国际格局、思考中国问题,在舆论界发出学术界的声音,尝试以智识指导舆论。国际关系学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相联系,在百年炮火之下,国人眼界逐步放宽,学界亦秉持务实的精神,为实现中国之自由与平等,从被动学习到主动研究,从了解世界到救亡图存,在西学与中学交汇、政治与公众之间寻求自身的平衡点。百年前的未竟之学,要求我们对整个国际关系加以深入的研究,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国际关系学。  相似文献   
66.
防御性现实主义: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旨在回答一个重要的问题:防御性现实主义在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的命运如何?这个问题可以分解为两个小问题: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下的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面临哪些生存压力?这些生存压力对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会造成哪些影响?作者认为,在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面临五种生存压力: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是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进攻的诱因;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经常遭遇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的攻击;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被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包围;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几乎无法和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合作;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的军力通常在整体上或在关键指标上落后于进攻性现实主义国家。在这些生存压力之下,防御性现实主义国家的生存质量堪忧,在重要的物质利益和国家的自主性两项指标上的表现难如人意。作者采取了案例分析的方法,以中国宋朝和波兰为例,论证了进攻性现实主义时代的防御性现实主义困境。  相似文献   
67.
亚洲工厂及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亚洲零部件贸易数据,作者采用了依存比率的方法对亚洲工厂的规模、工厂内部以及同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亚洲工厂的规模超过北美洲和欧洲工厂,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工厂。亚洲零部件内部贸易额及比重超过了欧盟,这说明亚洲生产的一体化程度更高。从零部件进出口规模角度看,亚洲地区的经济体均高度依赖亚洲工厂的活动,而亚洲工厂对中国的依存度则最高,对日本的依赖程度只排在第三位,这说明中国是亚洲工厂的核心平台。美国在亚洲贸易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中国的最终产品出口对美国市场存在严重依赖,而亚洲主要经济体对中国市场的出口已经超过对美国的出口,亚洲工厂对于美国的依赖程度并不高,远远低于亚洲工厂对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依赖。相反,美国对亚洲工厂的依赖程度则远高于亚洲工厂对美国的依赖。  相似文献   
68.
在现有国际体系中,不对称性是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之一,它与单位行为体的制衡行为直接相关联。随着全球化和区域主义的发展,不对称性已从国家层面扩展到地区层面,其原有内涵和制衡逻辑也发生了转移。以地区性作为比较区域间不对称的参考点,作者探讨了地区层面的制衡行为,分析了不对称性、地区性与制衡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在不对称的国际关系中,弱势国家出于维护现状或提高讨价还价能力的需要,它们倾向于选择地区层次的制衡行为。由于地区层次的制衡行为伴随着一定的制度化风险,因此地区层次制衡行为的发生需有一定的条件。通过选取欧盟与东盟关系作为考察对象,作者认为,在不对称的国际关系中,地区性能够反映区域间的不对称关系,也代表了地区层次的制衡能力;地区层次的制衡行为没有特定目标,但主要以平衡大国或发达国家的地区性国家集团为主;当弱势国家的内部制衡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质的提升时,它们会更倾向选择通过外部制衡,即利用区域间关系来平衡不对称关系。尤其在无政府状态下的单极体系中,当国际结构对霸权国的约束力被严重削弱时,地区层次的制衡作用便显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69.
中国先秦时期的国家间道义思想具有整体性特征,其内在逻辑基点和现实支持即是人性中的道德。它有两个理论支点:一是国家间道义与国家利益具有统一性;二是国家间道义有助于形成国际权威。先秦国家间道义思想主张将国家间道义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重要考虑因素,认为符合道义应该成为国家对外行为的最高追求,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国家利益。先秦诸子(韩非子除外)均认为,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时应遵循道之以德,不以强凌弱;和睦相处,不以战争方式扩大国家利益的原则;孔子、荀子和管子还强调遵循言而有信、讲求国际诚信的原则;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以及遵守国际规范的原则。先秦诸子普遍认为,具备坚实的道义基础是一个国家成功崛起的必备条件。先秦国家间道义思想与西方主流国际道义思想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承认道义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具有的作用,其不同点在于:前者将道义视为在国际关系中发挥巨大作用的重要考虑因素,后者则将道义因素虚拟化处理。以孔子和老子等为代表的先秦杰出思想家,其思想对后世的中国文化以及世界文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0.
针对中国研究文献中认为中国具有某种本体或历史基体的惯常假设,同时包括中文和英文文献,但尤其重视日本文献,作者对中国历史基体的论述进行了分析,并将沟口雄三具体提出的中国历史基体的主张作为反省的对象,旨在分析他提出历史基体论的动机,即要摆脱因为日本自身历史脉络对日本学者认识中国所造成的限制。作者以韩国学者研究朝贡关系为案例,对历史基体论这一学术议题提出了质疑,并佐以越南的两位中国学专家的观点进行了比较,认为对基体论进行检视有助于中国研究取得知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