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62篇
工业经济   16篇
计划管理   102篇
经济学   137篇
综合类   81篇
运输经济   5篇
旅游经济   12篇
贸易经济   61篇
农业经济   12篇
经济概况   4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71.
72.
73.
74.
在中美贸易摩擦频发、中国传统贸易比较优势不断削弱的背景下,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是应对复杂国际贸易环境的重要举措.而推动协同集聚是提升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重要途径,研究协同集聚通过哪些途径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影响是理顺协同集聚与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关系的关键任务.本文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协同集聚能显著促进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虽然协同集聚能显著促进中国研发人员数量增加,产业结构升级也能促进中国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但研发人员数量不能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协同集聚能显著促进中国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升,研发投入强度也能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亦能促进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制定政策不断提升科技研发的投入强度,提高研发投入效率,大力推动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促进研发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75.
优质制造是将中国产品从"良"提升到"优"的制造模式的转变,是反映中国制造业质量水平的显著标志,也是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抓手.现有文献多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优质制造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内在关联.文章通过构建优质制造影响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基于2004-2017年跨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优质制造对国别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优质制造确实能够促进一国经济增长,而且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曼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76.
焦翔  王思博  乔玉辉 《经济纵横》2021,(10):104-113
基于黄淮海地区北京、山东和河北三地119个生态农场的调研数据,通过统计描述阐释生态农场特征,并借助Probit模型,以生态农场绿色生产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推动生态农场绿色发展.结果 表明:相对于一般农业经营主体而言,生态农场负责人相对年轻,受教育水平更高,拥有良好的环保、健康和市场意识,且普遍采用多种绿色生产措施;生态农场绿色生产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不仅受到负责人个体特征、农场生产经营特征等内生因素影响,也会受到政府绿色生产补贴特征、监管者质量管控特征等外生因素影响.鉴于此,在促进生态农场发展相关政策制定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农业从业者环保健康意识提升和人力资本水平提高,还应进一步增强绿色生产激励的可持续性,完善质量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77.
人-机-环境系统是把人、机、环境作为产品系统中的要索,从总体角度对产品进行全面规划和控制。人-机-环境系统在产品研发中的应用,将改变以往产品分散、孤立的研究局面,它把产品研发推向一个新阶段。文章综述了产品研发的不同阶段,并提出了应用人-机-环境系统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8.
生态产业园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友好双重目标的有效途径。生态产业园的形成与演化有其内在规律,同时又受到经济环境、地理位置、法律制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一定的异质性。依据对现有世界各国生态产业园区的了解,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结论,对生态产业园概念、特点及发展状况进行了描述和总结,并分别讨论了市场和政策在产业园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最后,总结了位置集中、科技信息、社会参与、经济利益等产业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9.
在三螺旋理论中,政府、产业和大学三者合作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全球化进一步拓展了创新主体参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尤其是产业国际化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大学国际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却没有被重视.文章以三螺旋算子为门槛值研究大学国际化水平、能力和不同类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合作环境整体上指向区域化,官、产、学三者合作水平较低,区域科研体系开放性和市场化程度不高,区域创新合作环境整体较差.官、产、学三者合作相对紧密的地区具有良性的创新合作环境,大学国际化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官、产、学三者合作不密切地区的创新能力则受大学国际化能力的影响较大.无论是"走出去"、"引进来"还是"面对面"形式的大学国际化,在创新合作环境好的地区,对创新能力都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受代理变量选择的影响,"编码"形式大学国际化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不明显;在创新合作环境差的地区,大学研发投入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同时需要"引进来"和"面对面"形式的大学国际化参与国际学习、交流和培训,以增加创新个体之间的直接交流,促进当地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0.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企业经营战略实施状况的整体描述。工业时代的传统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一直存在着重短期业绩评价、轻长期业绩评价,重财务指标体系、轻非财务指标系统等问题,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已变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如何适应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建立非财务与财务评价并重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重大课题。文章在研究比较国内外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阐述了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并借鉴国外跨国公司的业绩评价,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第二产业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待对该领域的研究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