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7篇
综合类   17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集群竞争优势与其所处的产业集聚及知识融合的区域环境休戚相关,系统分析集群企业聚合环境属性对于制定有效的时空战略至关重要。但相关研究成果分散于不同学科之中,依据其中任何一种理论都难以满足集群企业环境分析的需要。以系统解读集群企业聚合环境属性为目的,对产业集聚主要研究范式进行述评,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解构与重组,依据战略环境分析理论,整合相关核心概念与主要命题,为系统分析集群企业聚合环境提供了一个初步的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32.
"牛鞭效应"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营销过程中的需求变异放大现象被通俗地称为"牛鞭效应".它是市场营销中普遍存在的高风险现象,是销售商与供应商在需求预测修正、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短缺博弈、库存责任失衡和应付环境变异等方面博弈的结果,增大了供应商的生产、供应、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不稳定性.企业可以从6个方面规避或化解需求放大变异的影响即订货分级管理;加强入库管理,合理分担库存责任;缩短提前期,实行外包服务;规避短缺情况下的博弈行为;参考历史资料,适当减量修正,分批发送;提前回款期限.  相似文献   
33.
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测算R&D资源错配并实证分析其造成的绿色创新效率损失。从理论上分析不同R&D资源错配造成绿色创新效率损失的具体机理,采用中国内地省级高技术产业数据,结合反事实方法,测算R&D资源错配造成的绿色创新效率损失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仍较低;中国高技术产业存在明显的R&D资源错配问题,R&D资本和R&D人力错配均属于资源配置过多的情况;R&D资源错配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整体上造成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损失值为0.0614,损失率达26.4%。基于此,必须持续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消除要素流动障碍,促进R&D资本和R&D人力在区域间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34.
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对城市群中心城市和其它成员城市科技创新、经济产出均产生巨大影响。运用DEA模型,对2007-2016年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科技创新和经济产出两个阶段效率进行测算,发现武汉城市圈两个阶段的科技创新效率时空分异明显,成员城市和中心城市效率差距呈现先缩小后扩大趋势,制约了城市圈整体效率提高。鉴于此,应在在城市圈未来发展中,不断强化区域协同政策效用,持续优化中心城市与成员城市科技资源配置,合理规划科技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产出效率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35.
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关系是决定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关键.税收的划分将直接影响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的平衡,宏观经济的稳定,公共品与公共服务的提供水平,地区间的发展平衡等.考查各国的税收划分状况,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分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36.
“休眠态”科技成果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价值,大量客观存在的“休眠态”科技成果造成科技资源的极大浪费,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运用扎根理论对权威期刊及多案例进行编码,结合解释结构模型探索科技成果休眠成因。结果发现:政策法规与体制环境、外部资源不足与市场环境是造成科技成果“休眠”的根本原因,科技成果本身是直接因素,企业制度、管理者、内部资源不足等是间接因素,各因素间呈现6个逻辑层次关系;通过构建“休眠态”科技成果演化模型发现:“休眠态”科技成果形成是市场与政策制度导向机制、企业管理运行机制以及技术、资本等约束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7.
基于中国处于国际分工枢纽地位,从国家—企业特定优势二维视角探讨中国OFDI民族企业“走下去”能力的影响机理,重点关注不同环流的路径选择,并以2005—2015年ICT行业70家中国上市企业为样本,设定企业“走下去”能力综合量化指标,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以行业GVC地位指数测度的东道国特定优势提升将有助于中国ICT企业生存能力提高,尤其是对选择进入下环流国家及位于产业链下游企业长期生存能力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母国地区差异性及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得以证实,珠三角地区和金融危机前“走出去”的企业更加能够受益于东道国行业GVC地位提升,继而提升企业长期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38.
当前,疫情突发、制裁频发及逆全球化问题使外部环境日趋不稳定,科技企业孵化器生存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其在后疫情时代应该如何转型升级,成为学界与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数据挖掘与QCA分析法,探究科技企业孵化器高孵化绩效的关键因素与组态构型,提出后疫情时代科技企业孵化器突围发展的路径选择。结果发现:①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绩效受政策倾斜、科技创新、孵化器规模等外部因素以及资金、人才、技术及关系服务等内部因素的共同影响;②科技企业高孵化绩效存在资源、产业、创新及综合驱动4种组态构型;③科技企业孵化器可转型为资源驱动型孵化器,又可发展为技术驱动型孵化器,也可优化为产业驱动型孵化器,还可升级为综合驱动型孵化器。  相似文献   
39.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发展却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支持体系还未真正建立.政府应进一步地完善税收立法;优化税种,改善企业增值税及所得税;整合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合理的税费体系.  相似文献   
40.
农地城市流转对不同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城市流转对不同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影响,为制定差别化的征地补偿政策提供借鉴。研究方法:以武汉市江夏区、东西湖区、新洲区和洪山区为研究区域,将失地农民分为小于45岁、45—65岁、大于65岁三个年龄阶段,然后以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为依据,利用模糊数学法,对不同年龄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变化进行定量测度。研究结果:(1)农地城市流转对不同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影响存在差异。45—65岁失地农民的福利变化最大,其福利水平下降了18.69%;其次是小于45岁的失地农民,下降了16.62%;大于65岁的失地农民下降了12.74%。(2)不同年龄阶段失地农民的各功能性活动指标在农地城市流转后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存在不同。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居住环境、健康、社会参与功能均有所下降,社会保障和住房条件功能得到了改善,但变化程度不同,而发展机遇和交往与闲暇功能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失地农民中变化方向不同。研究结论:根据失地农民年龄特点制定合理细致的征地补偿政策,是提高失地农民福利水平、减小福利差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