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财政金融   50篇
工业经济   9篇
计划管理   50篇
经济学   176篇
综合类   143篇
贸易经济   118篇
农业经济   49篇
经济概况   5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当前国内外发展形势下,创新型人才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探讨创新型人才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采用中国200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各省域创新型人才集中程度与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在考察期内,创新型人才集聚会显著扩大区域经济差距,该结论在更换变量测度及使用工具变量回归后仍然稳健。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创新型人才集聚通过推动集聚地区产学研合作与高质量创新进而扩大区域经济差距。第三,创新型人才在我国不同地区的集聚效应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上述结论为改善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合理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2.
将2008年出台的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外生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创新试点城市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进一步地,采用异质性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城市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要素投入规模效应与生产率效应两个维度,就创新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进行讨论。研究结果显示,创新型试点城市政策显著加速了地区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在经过多项稳健性分析后被证实是可靠的;创新型试点城市技术投资挤占生产性投资,导致投资数量下降,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但是由于政策引致的技术创新却显著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综合来看,创新型试点城市的生产率效应远大于投资挤出效应,因而总体上对经济增长表现出正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93.
94.
95.
国有企业创新不足的症结--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主体缺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艳 《生产力研究》2005,(3):170-172,191
国有企业在国家政策扶持下脱困后,近年来复困现象又不断增加,表明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家人力资本是创新型人力资本,是企业创新的灵魂。国有企业内部产权改革只重视物质资本产权,而忽视了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因此,在深化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中,应摒弃产权即物权的思维定势,在追求物质资本产权主体在位的同时还要确立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主体地位,为激发企业家创新动力从而推动企业创新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96.
周宁 《当代经济》2021,(9):49-53
工业社会带来的生态与经济矛盾尖锐,自然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新经济现象严重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西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已经不能对此做出合理解释,生态经济学逐渐成为一门世界性的科学.由此,本文对生态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生态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继承主要体现在其内在体系的一致性、稀缺资源优化配置、共同福祉实现等方面;在研究方法上生态经济学摒弃了"劳动价值论",并运用"熵的价值论"进行动态化的通量分析,研究以自然资源为中心的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97.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微观面板数据研究农村居民教育对于个人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对其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影响,但对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居民的收入影响较小。此外,还提出了农村教育中存在高学历人才非农化的困境,测算出长期内教育对农村居民收入提升的空间。最后提出化解农村教育瓶颈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8.
居民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了消费供给。本文实证分析了产业转型升级对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以及通过城乡收入差距所产生的间接影响。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期间,产业转型升级显著促进居民消费;城乡收入差距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产业转型升级会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间接促进居民消费;产业转型升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均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的直接影响和中介影响均强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因此,应该通过供给侧为居民提供丰富、高质量的商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就业,提高劳动力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积极防范部分地区在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时出现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
陈启斐  巫强 《财贸经济》2018,(7):144-160
针对当前中国面临区域经济增长差距逐步扩大的问题,本文利用上海作为基准点,将国际商品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投入产出表和统计年鉴进行匹配,测度了长江经济带省级细分行业的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双重外包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离岸外包具有效率性特征,每增加1%会导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差距拉大0.074%;在岸外包具有公平性特征,每增加1%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提升0.0726%.第二,服务外包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无论是离岸服务外包还是在岸服务外包都可以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三,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具有典型的梯度特征,随着样本向内陆地区延伸,双重外包的作用强度在不断减弱.稳健性检验表明,实证结论不会随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变化.本文的研究表明,逆全球化格局下构建国内价值链、发展在岸外包和服务外包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0.
交叉金融业务是我国银行业探索混业经营的重要实践,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较大风险,需要加强监管。但在目前分业监管模式下,我国银行业交叉金融业务监管存在制度建设滞后、多头监管、缺乏有效监管、监管"穿而不透"、监管约束力有限和现行监管与服务实体经济监管目标存在一定冲突等问题。因此,应预见性地推出相关监管政策,加强监管机构间协调监管,加快建立混业视角风险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的监管配套机制,出台支持实体经济的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