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4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21篇
综合类   6篇
贸易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493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81.
目的 地膜覆盖技术作为中国应用较为广泛的农业栽培技术,在为农业经济发展及粮食生产保障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由于长期以来地膜生产、使用及回收环节的不规范导致了诸多环境问题,废弃地膜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基于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农膜回收行动方案》中提出的2020年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0%的时间节点下,对中国30年地膜污染防控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及规律总结,有利于把握政策方向及国家工作重点。方法 文章基于199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发布的328份地膜污染防控政策,首先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政策数量及政策结构进行处理分析,描述政策的基本特征,其次基于ROST分析工具及Netdraw语义网络结构图绘制工具深入剖析政策文本,进一步分析政策演进规律。结果 (1)1990年以来,中国地膜污染防控政策在数量上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且在2015年以后上升增速显著提高。(2)2000年以后地膜污染防控政策发布类型以部门工作性文件为主,政策影响力偏低。(3)30年地膜污染防控政策呈现由重污染治理到重资源化利用、重宣传引导到重经济激励、政策措施逐渐细化可执行性逐渐增强的演变特征。(4)基于标志性政策的出现及中国地膜污染防控政策的重心转变,将相关政策划分为生产供应保障、环保意识形成、污染综合防治、残膜资源化利用4个阶段。结论 根据地膜污染防控政策分析结果,提出地膜污染防控政策制定方面应尽快完善上位法、对全产业链进行系统规定、加强不同部门间交流协作;政策工具使用方面应针对于不同环节,重视政策手段多元化应用,发挥不同政策工具间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82.
新疆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是全国重点草原牧区,草地占国土面积的28.83%,全区超70%的畜产品来源于天然草地。 该文基于2002~2004年新疆草地调查数据、2006~2008年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新疆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 展战略”考察和调研数据,研究新疆草地畜牧业背景、现状与问题,探索新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表明, 近半个世纪以来新疆家畜数量增加了3倍。1980年以来天然草原普遍发生退化,草地面积缩小10.77%, 草地生产力下降5%~10%,优质牧草产量下降30%~70%。在此前提下,提出新疆的草地畜牧业发展新思 路,即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出发,统筹协调山地—荒漠—绿洲复合生态系统关系,在绿洲及其 它水土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以优质、高产人工草地为基础的现代集约型草地畜牧业,逐步将畜牧业生产从 平原荒漠草地和山地草地向绿洲转移,最终使绿洲成为现代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心;使平原荒漠草地和山 地草地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的生态功能区,最大限度地保护天然草地植被,达到人与自然的和 谐,同时实现放牧畜牧业到现代化畜牧业的战略性转型,建立具有新疆区域特色的创新性畜牧业模式。  相似文献   
483.
推进绿肥种植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的有效措施。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户在绿肥种植方面存在着意愿与行为悖离的现实困境,不利于国家绿肥政策目标的实现。文章利用湘、赣、桂、皖、豫五省(区) 854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于Logit-ISM模型,分析农户绿肥种植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发生机制,探讨悖离现象产生的具体过程。结果表明:农户对化肥减施价值和地力提升价值的认知、对政府生态补偿标准满意度、受访者的健康状况以及经营自有地、村干部变量对农户绿肥种植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兼业经营、土地细碎化变量对其意愿与行为悖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实证结果证实,农户意愿与行为悖离过程如下:路径一为村干部、受教育程度→化肥减施价值认知、地力提升价值认知→农户绿肥种植意愿与行为悖离;路径二为[健康状况→兼业经营]/[自有地→兼业经营、土地细碎化]→补偿标准满意度→农户绿肥种植意愿与行为悖离。  相似文献   
484.
[目的]及时、准确地获取旱地作物类型、种植面积及空间分布信息,可为农业生产管理,国家粮食政策提供重要依据。文章主要是对河北省冀州市棉花、玉米、水体和建筑进行分类,比较不同时相及分类方法下RADARSAT-2数据对4种地物的分类精度。[方法](1)计算得到每个时相(2018年7月14日、8月7日、9月24日)全极化RADARSAT-2数据的39个特征;(2)结合随机森林分类器比较不同分解方法(Freeman分解、Yamaguchi分解、MCSM模型和Cloud分解)得到的特征对旱地作物的分类精度影响;(3)分析参与分类的特征数量和时相对分类精度的影响;(4)将多时相多特征相结合,确定研究区内旱地作物的最佳识别方案。[结果]不同分解方法得到的特征越多、分类精度越高;就仅使用单景影像而言,在9月24日(玉米成熟期早期、棉花吐穗期中期)总体分类精度最高;不同分解方法得到的极化特征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同一时相下,增加参与分类的极化特征数量不能有效提高分类精度;使用3个时相上117个极化特征,结合随机森林分类器,可以得到最佳分类精度(总体分类精度达92.89%,Kappa系数为0.885 9)。[结论]结合多时相与多特征相RADARSAT-2数据,能够有效提高复杂种植结构下旱地作物的识别精度,该研究可为旱地作物种植面积的快速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5.
目的 文章基于DSSAT-SUBSTOR作物生长模型, 分析1961—2017年东北三省马铃薯种植区域内均匀分布的21个国家气象局气象观测站点马铃薯的潜在单产的变化特征及气候因子对潜在单产的影响。方法 首先, 基于东北三省马铃薯种植区域内均匀分布的21个国家气象局气象观测站点1961—2017年逐日气象数据, 运用验证后的DSSAT-SUBSTOR模型模拟该时段站点位置马铃薯潜在单产;然后运用灰色关联法提取影响马铃薯潜在单产的优势气象因子;最后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揭示主要优势气象因子对潜在单产的影响程度, 分析马铃薯潜在单产及其气候影响因子的时空差异性。结果 (1)1961—2017年东北三省国家气象局站点马铃薯潜在单产均呈减少趋势,潜在单产最低和最高的站点分别是五大连池和梅河口, 变化最小和最大的站点分别是兴城和绥芬河;(2)1961—2017年黑龙江省增温幅度最大, 吉林省气温日较差降低最多, 辽宁省日辐射量减少最明显;研究区生长季平均温的升高、气温日较差的降低以及辐射量的减少均导致马铃薯潜在单产降低, 其中, 平均温度是对研究区马铃薯潜在单产减产贡献最大的气象因子;对平均温度、气温日较差和日辐射量最敏感的站点分别是五大连池、公主岭和瓦房店。结论 东北三省地区已进入气候暖干化阶段, 在今后的马铃薯生产中应通过适时调整播期、培育或引进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等科学农田管理措施, 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马铃薯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486.
目的 马铃薯是粮菜饲多用途作物,在贫困地区农民增产增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马铃薯价格进行预测分析,对于保障马铃薯生产者利益、稳定马铃薯生产和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利用2005—2019年共15年的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数据,运用ARIMA预测模型、GM(1,1)预测模型和组合预测模型对2020年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进行预测。结果 (1)ARIMA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在10%以内,可以利用该模型对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价格进行预测;(2)建立的GM(1,1)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模型精度为1级,可运用该模型进行价格预测;(3)建立的组合模型预测效果较好,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均优于两种单一模型;(4)利用组合预测模型对2020年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2020年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从高位逐渐回落。结论 2020年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的下滑态势会对马铃薯市场产生不利影响,马铃薯生产者应根据预测结果主动调整生产策略,控制生产规模,提前制定替代种植计划,以规避价格下滑带来的经济损失。组合预测模型能更好地发挥各单一模型的优势,使预测误差最小化,并可以提供稳定的预测性能,长期预测效果较好。预测模型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参数和优化模型结构,以实现精准预测。  相似文献   
487.
1956~2009年东北地区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东北地区89个气象站的逐日地面气候观测资料,采用气象气候倾向率、MK检验等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分析54年来东北地区热量资源要素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无论是年平均气温还是各季节平均气温都表现明显的升高趋势,但各季节间气温增幅存在差异,冬季增温幅度最大,为0.49℃/10年,夏季增温增幅最小,为0.17℃/10年;(2)≥0℃和≥10℃积温增加趋势明显,倾向率分别为58.74℃/10年和60.97℃/10年;(3)≥0℃初日平均提前1.98天/10年,终日平均延后0.53天/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2.34天/10年;≥10℃活动积温初日平均提前1.18天/10年,终日平均延后0.57天/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2.49天/10年;(4)较1956 ~1979年,1980~ 2009年各界限温度和活动积温等值线在空间上明显北移.  相似文献   
488.
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作为农业大省,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本文将农产品加工业分为十二大类和五十七个中类行业,从行业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等四个方面对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发展能力进行了绩效考评。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项指标均处于全国一般和较低水平,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即使在一些优势行业依然存在企业规模偏小、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规划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对此,文章建议: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农产品加工行业资产质量;降低行业债务风险;提升行业盈利能力和经营增长能力。  相似文献   
489.
中国小麦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战略储备粮,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地位突出。根据当前小麦生产状况和未来需求,经反复调研论证,对农业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的范围进行了调整,在2008~2015年期间,将我国小麦主要产区划分为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和东北5个优势区。兼顾总量和质量发展的目标,明确了建设布局的层次重点,制定了到2015年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266.7万hm2、单产达到4875kg/hm2、总产稳定在1.1050亿t、优质率达到85%的总体目标。为实现总体目标,对各优势区小麦生产的发展方向、主攻目标、技术配置等进行了布局,对我国小麦生产的建设重点、政策保障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90.
我国耕地“占补平衡”与土地开发整理效果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扭转耕地持续大幅减少的局面,国家提出"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要求各地"占多少,垦多少",以保障耕地"占补平衡"。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占补平衡"的实施的确使我国耕地实现了数量上的"占"与"补"的平衡,但并未从根本上扭转耕地持续减少的局面,其原因是"占"地面积仅是减少耕地面积中的一小部分,耕地占补平衡状况并不能反映耕地减增变化的真实情况。要守住1.2亿hm2耕地红线,建议调整策略,将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从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调整为耕地"减增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