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4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5篇
财政金融   296篇
工业经济   203篇
计划管理   537篇
经济学   543篇
综合类   257篇
运输经济   17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510篇
农业经济   173篇
经济概况   347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运用基于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的两种分解方法的省际面板模型检验持久收入假说的三个假设.结果发现,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不为零;就诸省份而言,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进一步探讨了持久收入假说不能完全解释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原因."λ假说"检验表明,城镇居民消费对当期收入过度敏感,其呈现理性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2.
江苏粮食生产地域分化的耕地因素分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金涛  陆建飞 《经济地理》2011,31(11):1886-1890
以粮食产量计算模型为基础,将粮食生产分解成耕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强度、广度4个因子.以江苏省为例,从省域-分区域-地市等不同空间尺度,分析粮食生产的耕地因子过程,比较各地粮食生产变化的差异及其耕地利用变化的成因.结果显示:1990年代中期以来,江苏粮食生产区域分化显著,南部耕地大幅减少、有限耕地的生产功能减退,导致粮食生产全面萎缩;中北部耕地利用集约度提升,粮食生产功能总体趋于强化.影响各地市粮食生产变化的主导因子各有不同:粮食单产是连云港、盐城、宿迁、扬州、泰州5市粮食增产的主导因子,结构调整是南京、徐州、南通粮食减产、淮安粮食增产的主导因素;复种指数调减是苏州、无锡粮食生产衰退的首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3.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测度分析——基于基尼系数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安宁  庄立  梁进社 《经济地理》2011,31(12):1995-2000
系统地计算了1978--2009年江苏省县域人均GDP的基尼系数,并将其分解为三个部分:区域内经济差异、区域间经济净差异和区域间经济逆差异。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总体上呈波动性的扩大趋势。在小尺度县域单元上,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主要受一般县市经济差异的影响,市辖区的差异变化不大。在大尺度区域单元上,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间的经济净差异决定着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随着区域间经济逆差异越来越小,苏北、苏中人均GDP高的县市逐步被苏南入均GDP的低的县市赶上和超过。要积极壮大苏中和苏北县域经济,实施有利于缩小经济差异的区域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4.
陕西省城乡关联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动态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涛  李同昇  芮旸  李献波 《经济地理》2011,31(12):2021-2027
以陕西省为例,在对近20年城乡关联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测度的基础上,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模型,对其城乡关联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显示:①1990年以来,陕西省城乡关联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经历了同步发展到拮抗的演变过程;②陕西省道路、邮电通信、环保和教育卫生设施建设水平变化与城乡关联度变化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城乡关联度变化仅是能源给水设施建设水平变化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③陕西省城乡关联度变化一直受到自身及道路、邮电通信、环保和教育卫生设施建设水平的影响,且后者的方差贡献逐渐增大,其中道路设施建设水平的方差贡献率在第5期(即1994年)超过了其自身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05.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以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升为特征的新一轮通货膨胀对民生造成深切影响,央行多次使用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的方式收紧流动性,以期遏制物价快速上升的势头。本文结合金融危机后宽松货币政策以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宏观经济背景,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通胀率与流动性指标、汇率变化率、利率和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研究流动性指标以及汇率变化与通胀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6.
针对十二五规划中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7%的目标,设定两种分解路径——等比路径和等差路径,采用数理经济学理论,将之分别对应到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项指标的幂函数路径和对数函数路径。根据1990~2007年全球主要地区和中国的历史经验数据,对上述两个函数的参数进行模拟,并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路径进行预测。研究发现,幂函数最优路径比国际经验对应的最优路径更为激进;幂函数最优路径比对数函数最优路径更为灵活,但后者减排潜力更大。若走对数函数路径,在远期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7%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到2038年我国将达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峰值,之后便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07.
基于VAR的福建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78-2009年福建省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数据为例,分析地方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Granger检验表明政府财政支出是实际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这意味着财政支出的投入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但反之亦然。采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财政支出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财政支出项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基于对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源泉以及经济增长是否可持续的争论,通过构建TFP增长的分解方程,强调了结构转变通过资源在不同部门间的再配置对生产率的影响,重新测算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TFP增长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TFP增长率较高,资源从低生产率向高生产率部门,尤其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再配置对TFP增长有显著作用,其贡献高达28%。因此,对于处于工业化中期的中国来说,经济增长仍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9.
深圳特区建立30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的迅猛发展,深圳保险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借助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揭示了深圳保险发展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联机制,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深圳保险业的影响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0.
苏浙沪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苏浙沪地区1998年~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根据碳排放量的基本等式,计算出苏浙沪地区总的碳排放及单位GDP碳排放,并运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横向分析人口数量、经济规模、行业碳排放强度及行业产出份额对苏浙沪地区整个碳排放变化的影响情况,纵向比较国民经济六大部门的行业碳排放强度变化对碳排放的贡献率。研究表明:江浙沪地区的单位GDP碳排放逐步减少,碳排放的增速与GDP增速关系密切,经济增长是碳排放量变化的主要拉动因素,行业碳排放强度变化抑制了CO2的排放,尤其工业部门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