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626篇
  免费   500篇
  国内免费   194篇
财政金融   11391篇
工业经济   4456篇
计划管理   24599篇
经济学   15624篇
综合类   5499篇
运输经济   1393篇
旅游经济   282篇
贸易经济   18020篇
农业经济   5134篇
经济概况   23822篇
信息产业经济   374篇
邮电经济   726篇
  2024年   250篇
  2023年   907篇
  2022年   711篇
  2021年   1170篇
  2020年   1073篇
  2019年   1281篇
  2018年   473篇
  2017年   1115篇
  2016年   1663篇
  2015年   2753篇
  2014年   7999篇
  2013年   7132篇
  2012年   8733篇
  2011年   10315篇
  2010年   9092篇
  2009年   7955篇
  2008年   8611篇
  2007年   7077篇
  2006年   5932篇
  2005年   6579篇
  2004年   5057篇
  2003年   4523篇
  2002年   2847篇
  2001年   2274篇
  2000年   1819篇
  1999年   661篇
  1998年   615篇
  1997年   500篇
  1996年   364篇
  1995年   364篇
  1994年   310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221篇
  1991年   219篇
  1990年   224篇
  1989年   144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当前中国城镇经济中出现这样的怪现状:城市规模的扩张往往是政府预先设定的,而非由产业扩张来推动。所以当政府以扩张的名义圈起大量的土地时,却发现不知道该用什么实质性产业去填充这些土地,然而,一起起“造城”运动仍在继续甚至蔓延……  相似文献   
62.
甘肃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现状、过程及效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肃城镇体系的首位城市在整个城镇体系中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 ,城镇体系规模等级很不协调。本文通过对甘肃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甘肃的城市发展的方针应该是 ,继续发展特大城市兰州市 ,以充分发挥整体效益。同时 ,重点改善 5~ 1 0万人口的小城市的产业发展环境和基础设施水平 ,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城市化。对中等城市 ,重点是扶持其从区域资源指向性产业向技术和知识创新支持性产业的结构转换 ,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提高 5万人以下的小城市规模效率的主要措施应是增加投资和提高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63.
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化城市已具备了现代企业的一些重要特征,是各种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的聚集地。一个城市要参与国际竞争,必须通过市场化和体制创新来降低其运作成本,特别是政府成本,以降低创业成本和生活成本,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和资金集中的”洼地”,充分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因此政府对降低城市运作成本负有更大责任和更多义务。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其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同时,还要考虑政府收益,加强政府的成本收益观,提高政府的公共产出率,从而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4.
这些每天以朝九晚五形式在CBD里忙碌的主人,因具体的工作或收入的不同,或对生活的理解不同,在住所的选择上会表现出不同倾向。而住所选择上的不同,则恰恰体现了这一阶层中人的具体生活方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5.
《安徽省情省力》2004,(4):12-13
今年以来.全省财政收入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地方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支出增幅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用于农业方面支出增长较快。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稳固。基本建设贷款增势趋缓.建筑业短期贷款减少较多,部分过热行业贷款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等重点扶持行业贷款得到有效保障。贷款结构变化明显,宏观调控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66.
67.
68.
69.
70.
江弘 《环境经济》2006,(1):100-100
近几年来,城市供暖体制与其他改革的步调不太一致,供暖领域出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首先是供暖时间的问题.一般而言,各地对集中供暖的起止时间都是一个固定的期限,而不是按照天气变化"看天烧火".这种方式主要是考虑供暖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核算.因为供暖企业大多数是按照固定的费用收取取暖费,只有按照固定的时间来供暖,企业才能将成本和收入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