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6篇
财政金融   2313篇
工业经济   239篇
计划管理   809篇
经济学   869篇
综合类   296篇
运输经济   24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237篇
农业经济   153篇
经济概况   1034篇
信息产业经济   9篇
邮电经济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459篇
  2008年   734篇
  2007年   877篇
  2006年   697篇
  2005年   493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382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102.
103.
104.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开放取得了重大进展,外资银行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渗透有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家控股始终是银行业开放进程中重要的制度约束。外资银行进入可能会加剧中小企业贷款难现象的严重性,但与银行危机的相关性较小,也不会增加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银行业开放路径,努力提高银行业的风险监管水平,是有效维护金融稳定的两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05.
外商投资进入资本运作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稻葵 《新财富》2006,(9):28-28,30
2005年以来,进入中国的外资逐步从规范性的跨国公司所引领的实业型绿地式投资转向金融性投资及以资本运作为主要模式的投资。面对这一新变化,不可笼统地谈国家经济安全,从而设立外商壁垒。相反,政府应当调整引资思路,鼓励外商来中国创造财富,而避免由此导致社会财富的流失。为此,必须建立对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运行方案的审查机制,并尽快出台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的相关法律;此外,需要针对不同行业制定具体的民族企业保护时间表。  相似文献   
106.
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涌入,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更趋白热化,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竞争能力,各家银行便纷纷打造自己的“快速反应部队”——创建精品银行,以谋发展,壮大自身实力。本文试就如何创建精品银行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7.
外资银行在拉美国家银行改革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受“华盛顿共识”影响,拉美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银行私有化改革。1994年末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之后,为了缓解危机和提高银行经营效率,多数拉美国家在银行私有化改革中积极鼓励外资银行进入。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盲目地西化,照抄照搬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式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只有依据经济规律,根据本国实际采取适合自己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金融体系,各个经济要素才能实现最优配置和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8.
谭江  曹军 《中外企业家》2006,(12):38-41
本通过对即将开业的丽江国际大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探讨高星级酒店的战略定位问题,提出了丽江国际大酒店的经营战略和途径。将资源配置效能、运行机制、创新能力和企业化有机融合,系统培育酒店核心竞争力,使酒店在有限的条件下,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能力,实现局部最优。  相似文献   
109.
Rajan和Zingales提出了进入权理论,认为企业的权力来源于进入权,即对关键资源接触和使用的权力。本文结合会计师事务所的特征,在分析其关键资源的基础上,建议会计师事务所的股权应设置为财产股、岗位股、贡献股。  相似文献   
110.
<正>在我国,美容行业是一个利用专业知识、技术和产品来为顾客提供满意服务的新兴行业,对美容企业而言,由于目前行业进入的门槛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良莠不齐。其管理方式大多是一种粗放型的经验管理,并没有建立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之上,故存在许多缺憾。下面,本文将从员工招聘、培训、薪酬管理及激励等四个方面出发,结合美容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