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68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23篇
经济学   29篇
综合类   16篇
贸易经济   12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25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存款保险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领域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于减轻纳税人负担、提高银行经济效率、保护存款人利益和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可借鉴国际上成熟经验,实行强制参保、限额赔付、风险差别费率,并赋予存款保险机构监管和早期纠正职能。不过,存款保险制度本身也有其局限性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2.
人生心语     
转眼我在人民银行工作已二十年了。真快!当年.许多同学,朋友都说我很幸运,也为我能进入人民银行工作而自豪。二十年光阴之磨炼,使我深知做一名合格的人行员工之不易。很欣慰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能够积极、理智、清晰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为金融业保驾护航,为金融安全、为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3.
王召 《金融博览》2013,(19):30-31
早在“大萧条”时代,金融消费者保护思想已经萌芽,即通过强化监管来保护存款人利益。在此之后,虽然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在各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但始终没有明显突破。而在我国,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往往被误认为是“履行社会责任”,可做可不做。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一起存单纠纷的辩析,启示金融机构在办理存单质押贷款时,应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规范操作,以确保金融机构资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5.
尹亮 《西部论丛》2010,(1):72-73
2000年4月1日施行的《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确定了个人开立存款账户应以本人实名开立的存款实名制度,存款实名制对于保证个人存款账户的真实性.维护存款人的合法利益,保障金融秩序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应该说《规定》施行后,个人以非本人实名开户的情况已经较少,但仍有个别人出于各种目的以非实名开立个人账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6.
储蓄存折,既是储蓄单位向存款人出具的因收款而承担债务的凭证,又是存款人因付款而享有债权的凭证,对于储蓄存折所具有的这种性质,笔者称之为“权债二重性”。  相似文献   
107.
建立有效的存款保险制度,是国际上维护金融安全的一种比较通行的做法。近年来,国际存款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功能逐步加强,在保护存款人利益、减轻政府负担、维护金融稳定、提高中小银行的竞争力以及形成有效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国家隐性存款担保政策。例如,20世纪90年代的"海南发展银行"事件、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事件以及2004~2005年的证券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事件的处理中,政府部门都坚持确保居民个人资金的全额兑付,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稳定。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  相似文献   
108.
储蓄合同是我国现行法律所没有明确规定其名称及法律适用的无名合同,处理该类合同纠纷应适用合同法总则的一般规定并类推适用类似的有名合同的法律规定。储蓄合同是单务合同、有偿合同、实践合同、要式合同、格式合同,其一方主体具有特定性,存款机构履行支付本金和利息的义务须经存款入的请求。储蓄合同是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合同。  相似文献   
109.
存款保险制度是世界上公认的金融安全网的基本要素.它的建立,对于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公众信心及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等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还存在一些障碍.本文将探讨这些现实或潜在的障碍,以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0.
一、存款保险制度的兴起大规模银行危机的蔓延破坏性很强,而且成本高昂。存款人存入银行的各种存款无法取出,信誉良好的借款人无法获得贷款、甚至不得不破产,一些健全的银行可能不得不关门停业。为了减轻危机的破坏性,纳税者通常需要支付巨额账单。这些危机的全部成本不仅包括直接的财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