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956篇
工业经济   18篇
计划管理   155篇
经济学   159篇
综合类   54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73篇
农业经济   48篇
经济概况   19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借助公司债的结构化定价理论和多元回归方法,研究中国公司债信用利差的影响机理。利用Merton的结构化模型剖析了公司债信用利差的理论影响机理。进一步,以无风险利率、收益率曲线斜率、流动性、剩余期限、到期收益率波动率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中国公司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无风险利率、收益率曲线斜率对公司债信用利差影响显著,流动性因素对公司债利差解释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以2007年至2013年发行的3370只信用债为样本,从债券特征、市场状况和承销商声誉角度探讨了影响信用债发行利差的主要因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在当前信用债评级普遍偏高的情况下,信用评级仍对债券的发行利差有较强解释力.信用债的发行规模越大,发行期限越短,其发行利差越低.企业选择在市场状况比较平稳时发行债券,有利于降低发行利差.在当前情况下,承销商声誉对信用债发行利差的解释力还比较弱.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骤然加速,这将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利率完全开放后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利差和盈利减少、信贷增速放缓、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业务转型等冲击之后,系统地考察了各国利率放开后的利率水平、利差和净息差变化、贷款风险及不同规模类型银行业务发展特点等情况。在国际经验和对我国利率体系及银行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并顺利实现经营转型,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94.
995.
运用STR模型就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证实在不同的中美利差水平下,各影响渠道对中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当前背景下,中美利差位于低位区间。利差对资本流动的正向影响显著增强,而宏观基本面和汇率的当期冲击效应并未发生变化,但其影响持续期显著缩短;美联储"数量型"货币政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负向影响则有所加剧。针对这一结论,从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加强监测、分析;保持汇率稳定,妥善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及保持良好投资环境和经济基本面三方面提出建议,以缓解未来美联储进一步加息及停止缩表对中国短期跨境资本可能造成的外流压力加剧、波幅扩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6.
采用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的月度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汇率价差与人民币升贬值预期呈正相关关系,与利差及资金存量呈负相关关系.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自身的滞后一阶、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利率之差是影响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价差的主要因素.除此以外,资金存量与人民币升贬值预期也会对汇率价差产生影响.因此,应进一步疏通境内和境外人民币流通渠道;货币当局应将调节利率水平作为管理汇率价差的备选政策工具;加强对跨境流动资本的监管;管理人民币汇率预期;在进一步深化国内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之上,培育和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997.
本文通过扩展封闭经济下债券定价框架,从美国货币政策变动的角度来解释中国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之谜”。将实际货币政策变动分解为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变动和货币政策意外两部分,并使用事件研究方法分析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历次货币政策决议对中国下一日企业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元加息将显著提升中国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进而导致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增加;相比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变动,货币政策意外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更为显著,并且随着信用等级的降低,影响强度出现递增;在经济衰退时中国政策逆周期性调节的可预测性相对较强,这抵消了美国货币政策在不同经济状态下的非对称性传导。综合来看,随着中美经济日益紧密和中国债券市场不断开放,美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998.
在我国利率市场化与金融改革不断推进的宏观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首先基于做市商模型剖析银行利率风险和违约风险承担对净利差的影响机理,进而以中国16家商业银行2008—2015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构建交互项模型和非线性动态面板门限模型,并分析两者的非线性关系的存在性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利率风险承担和违约风险承担与净利差之间分别存在着反N型和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99.
央行早就认识到,高利差已经成为利率市场化的重大障碍之一今年上半年,中国所有上市银行的业绩全部"大丰收",50%的业绩增长算低的,100%的利润增长一点也不稀奇。根据12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的200年中报,12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达65%,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48.63%。12家上市银行中  相似文献   
1000.
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利率风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期权调整利差、期权调整持续期、凸度、VaR的计量方法,并对有无提前偿付期权的抵押贷款的风险进行了比较,得出由于提前偿付期权的存在,抵押贷款的持续期及VaR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