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8篇
计划管理   18篇
经济学   25篇
综合类   93篇
贸易经济   39篇
经济概况   7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魏军 《发展》2006,(9):130-131
语言文字,可以被看作是人类文化的有形载体之一.因而两种语言之间的互译过程,事实上就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转化过程;而在实现这一转化的策略选择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方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关于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问题,不应被片面地等同于翻译技巧的选择问题,而应从不同文化之间的转化角度来理解它.因此,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来探讨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92.
翻译是不同国家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人类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形式。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必然存在文化差异,这是翻译实践中经常面临的难题。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现象,并提出两种翻译策略,即: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  相似文献   
93.
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英汉双语交流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新词,在"归化"和"异化"之间,应坚持科学的翻译观,采取适度的原则来翻译英语新词.  相似文献   
94.
隐喻的翻译策略一直受到翻译界的重视,其不应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的简单对应,更涉及跨文化翻译中"异化"和"归化"的策略选择。《孔雀东南飞》韦利译本充分运用了隐喻的翻译策略,采取了异化和归化结合,对于一些中国特有的文化因素,在直译的基础上加注或解释;对于需要解释很多、打断阅读节奏的或者根本找不到对等喻体的例子,在翻译时选择换喻或有意识的隐略。  相似文献   
95.
作为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重要应用手段,营销语言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它是市场交易双方在市场活动中进行沟通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可以发挥出重要的营销作用。然而营销语言的本土化需要经过翻译来实现,翻译是一种语言转码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因此,本文将围绕企业营销语言展开较为详细的研究与讨论,主要是讨论了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注重通过翻译实现营销语言的本土化,从而促进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不断形成与提高,使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变化与本土化需求的变化来及时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以产生较好的营销效果。  相似文献   
96.
侯丽枚  迟锴 《魅力中国》2009,(19):78-79
翻译过程是一个不断做出决定的过程,译文文设法既忠实一原作者又取悦于读者。译者只能选择以作者为取向或以读者为取向。选择以读者为取向一般会采取异化手法,忠实于原文,昼保留原文的文化语言特色,选择以读者为取向则一般会采用归化手法,使原文的文化语言特色归化到读者的语言文化中,通顺易懂。但不是所有的决定都是译者自主选择的。译者对翻译手法的选择要是其译者的目的,译文的功用,以及各种制约因素,如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97.
翻译的趋势:归化走向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与异化是两大翻译策略。翻译的发展趋势由归化逐步走向异化。异化翻译的运用对于本土文化的传播和对外来文化的理解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在翻译中一直存在着"异化"与"归化"之争,根据异化和归化策略在翻译中应用的历史和趋势,在比较直译与意译和异化与归化两对概念区别的基础上,可以说明,在文学翻译中选择异化还是归化策略,应当从文化和语言两个层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99.
崔光婕 《消费导刊》2009,(15):217-217
本文从英汉语言文化入手,分析了商标翻译的两种策略,即异化和归化,及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0.
翻译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我国翻译理论的发展长河中先后经历了直译与意译之争,归化与异化之争等.翻译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勤学好问、精益求精.有助于译者拿出好的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