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4篇
计划管理   73篇
经济学   20篇
综合类   8篇
贸易经济   31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谭震 《工业审计》2005,(3):25-26
公共支出体系是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和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就其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和主要目标而言,就是检查评价公共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实现程度,并揭露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2.
财政绩效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独立地进行审查、分析,评价经济效益的优劣,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一种审计活动。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绩效审计在政府审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了解,美国甚至达到了80%以上,而我国还停留在财务审计阶段,  相似文献   
143.
效益审计是基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对受托者所开展的经济活动进行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查和评价,旨在促进其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国外称之“3E”审计。当前我国的效益审计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有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需要研究,尚不成熟。笔者拟对目前我国开展效益审计的必然性、当前开展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探索效益审计的路子等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4.
1986年,在悉尼召开的第十二届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会议发表了“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对绩效审计作如下定义:“除了合规性审计,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审计,它涉及对公营部门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这就是绩效审计”。同时还提出了绩效审计的四个目标:(1)为公营部门改善一切资源的管理打好基础;(2)使决策者、立法者和公众所利用的公营部门管理成果方面的信息质量得到提高;(3)促使公营部门管理人员采用一定的程序对绩效作出报告;(4)确定更适当的经济责任。至此,绩效审计理论宣告正式产生。  相似文献   
145.
财政绩效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独立地进行审查、分析,评价经济效益的优劣,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一种审计活动。  相似文献   
146.
企业绩效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据有关法规,按照一定的标准,运用适当的程序和方法,对企业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评价,它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企业经营者受托经营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的社会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7.
管理审计中效率性计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理审计的效率性计量是管理审计定量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把DEA方法应用到管理审计中,不但洞察非有效决策单元,而且洞察有效决策单元,并通过实证分析说明此方法的有效性,为管理审计的定量化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8.
浅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或单位为了维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保证其管理或者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遵守有关法规,而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程序和措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9.
对金融创新内涵界定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光辉 《湖北财税》2003,(12):20-21
金融创新是以信息与科技为基础,以创新活动为手段,以实现稳定发展、增强竞争力、获取最大化的利益为目的,对全部领域多种要素进行新的开发变革。金融创新具有效率性、时滞性、非均衡性、高风险性、虚拟性等五个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50.
本文通过梳理建国以来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变化,发现看似繁杂的多次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调整存在着较强的逻辑关系,即权力的调整是以发展战略为导向的,随着发展战略的调整,权力的调整由效率性分权逐步转向了公平性分权。其最重要的政治后果之一将是基层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