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91篇
  免费   359篇
  国内免费   123篇
财政金融   24127篇
工业经济   1894篇
计划管理   15119篇
经济学   10479篇
综合类   4585篇
运输经济   709篇
旅游经济   12篇
贸易经济   15012篇
农业经济   2696篇
经济概况   10480篇
信息产业经济   66篇
邮电经济   94篇
  2024年   307篇
  2023年   1043篇
  2022年   822篇
  2021年   1366篇
  2020年   1478篇
  2019年   1793篇
  2018年   708篇
  2017年   1662篇
  2016年   2053篇
  2015年   3189篇
  2014年   6158篇
  2013年   5633篇
  2012年   7059篇
  2011年   7865篇
  2010年   5901篇
  2009年   5281篇
  2008年   5076篇
  2007年   3906篇
  2006年   3543篇
  2005年   3617篇
  2004年   3757篇
  2003年   3952篇
  2002年   2655篇
  2001年   2104篇
  2000年   1705篇
  1999年   595篇
  1998年   443篇
  1997年   353篇
  1996年   284篇
  1995年   198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债务重组是债权人按照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偿还条件的事项。债务重组分为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和非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本文仅对前一种债务重组谈些看法。债务重组有五种方式:一是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二是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三是将债务转为资本;四是修改其他偿债条件,如延长债务偿还期限等;五是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的组合债务重组可能发生在债务到期前、到期日或到期后。债务重组日即为债务重组完成日,是债务人履行协议或法院裁定,将相关资产转让给债权人、将债务转为资本或…  相似文献   
123.
124.
125.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起步干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国内还没有正式的有关可转换债券融资的相关件。一些企业、包括部分上市公司,出于融资的需要,就已经开始尝试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并且到国际资本市场上筹集了一部分资金。可以说,中国的可转换债券市场最初的发展与股票市场基本上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26.
127.
本借鉴上海城市建设融资经验,提出天津市海河开发中融资的总体思路,以及建立举债机制、发行城市信用债券;引进内资外资;路桥收费或转让运营权等诸项融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8.
国有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经济形态,其运行往往体现政府的意图和设计。从基础设施建设的横向比较和历史比较来看,基础设施都是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参与的主要领域。但是,政府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和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社会企业形态的参与投资和建设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国有资本在基础设施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非国有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9.
关于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我国财政部规定,可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法;在选用纳税影响法时,可采用递延法或损益表债务法。但鉴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利于与国际惯例接轨,使会计信息更具可比性。因此,建议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130.
创新管理——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昕 《企业文化》2003,(12):40-41
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90%以上仍然是家庭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在创业初期曾显示出优势,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家庭作坊式管理的弊端就逐渐显露出来。如:裙带风气盛行,绩效评价不公平,效率低下,创新发展受限等。归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