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15篇
财政金融   42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59篇
经济学   72篇
综合类   21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4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36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152.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results of applying classical and Bayesian methods to testing for a unit root in time series with a single endogenous structural break. We utilize a data set of macroeconomic time series for the Mexican economy similar to the Nelson–Plosser one. Under both approaches, we make use of innovational outlier models allowing for an unknown break in the trend function. Classical inference relies on bootstrapped critical values, in order to make inference comparable to the finite sample Bayesian one. Results from both approaches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相似文献   
153.
Urban cities are struggling with congested networks, noise and air pollution. Government agencies respond by investing in infrastructures to create integrated public transport systems. Transfers are a key element for the success of network integration. This study explores commuters’ perception of transfers by adopting Weber’s Law “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 Two trip attributes, travel time and cost, are investigated. Two stated-preference surveys are conduc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New Zealand. Results show that, on average, users’ desire at least a 33% reduction in their current travel time and at least a 16% reduction in their current travel cost given basic comfort amenities at the interchange. For an interchange with more comfort, on average, users’ desire at least a 25% reduction in their current travel time and at least a 10% reduction in their current travel cost. The findings are expected to be used as a guideline by planners when developing integrated public transport networks. Recommendations have been made to the Auckland Regional Public Transport Plan.  相似文献   
154.
中国:农民减负、县乡财政解困的财税对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认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令人担心的是"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解决农民负担重与县乡财政困难并存这一矛盾入手.文中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民负担构成,首次提出了新"剪刀差"在其中的影响;深刻揭示了县乡财政困难实情;指出包括"农村费税改革"试点在内的现有主张和方案,由于没有突破农耕社会治税理财思维定式和无法打破"黄宗羲定律",因而都不可能解决农民负担重与县乡财政困难这对矛盾;本文提出的对策是:废止现行农业税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税制,取消农村居民储蓄利息税;在减少政府层次并精简人员基础上按照大致统一的标准解决基层政权运转和公务员支出需要,政府切实负起义务教育等公共支出责任,公务员安心为人民服务而不再去加重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155.
周龙飞  张军 《财贸经济》2019,40(5):143-160
不平等问题主要分为收入不平等、消费不平等两个方面,在二者之中,消费不平等在诸多方面尤其值得关注。本文以家庭拥有的耐用品种类数量为基础,利用FMM模型测算了中国城镇家庭的消费不平等。该方法可以将每个家庭内生分类为不同的消费阶层,估计出不同消费阶层的占比及其特征参数,同时也能够推断出每个家庭属于不同消费阶层的条件概率。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1993—2012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及地区差异,主要结论如下。(1)在全国层面上,中国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具有三阶段特征,且低消费阶层占比从1999年开始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2)在可比时期内,所有消费阶层的消费水平始终在提升,但高消费阶层的提升幅度在2001年之前大于低消费阶层,而2001年之后则恰好相反。(3)在任何年度,消费不平等程度几乎都表现为西部地区最低、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高,但东部地区的低消费阶层占比几乎始终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4)所有地区高消费阶层和低消费阶层的消费水平在可比时期内几乎均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存在差异,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中部和西部地区低消费阶层的消费水平要高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6.
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资本自由度指数:1999-2004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构造了“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和资本自由度指数”这样一套指标体系。用比较的方法从多个不同方面对各地区的金融发展与资本自由流动程度的相对水平和发展进程进行测度。该指数体系由四个方面、21项基础指标构成。文中利用这一指数体系,计算了各地区1999—2004年的金融发展和资本自由度指数,给出了各地区相应方面的分项得分和总得分以及各地区的相应排序。这套指数体系大致准确反映了各地区间在金融发展和资本自由流动方面的相对差距及发展进程。利用这套指数体系,我们可以深化对金融发展及体制改革进程的动态认识。  相似文献   
157.
二元结构、经济开放与中国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基于城乡转换和经济开放的双重约束,结合二元经济和国际贸易价值增值理论,本文构建了一个四部门的双二元递推理论模型,力图以此来描述中国收入差距变动的总体特征和基本趋势。经验数据较好地支持了这一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巨大城乡差距决定了中国收入差距变动总体上的“倒U”趋势,但这一趋势呈现出动态特征,并要受经济开放的影响。从根本上看,重新审视二元结构政策,消除收入分配的平均主义倾向,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有序地推动对外开放,构成了优化我国收入分配结构、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58.
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然而,中国农村教育面临严重的资源紧缺问题,限制了儿童的知识获取。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在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的复杂情况下,报纸、电视、电脑、手机等媒介能否显著提升农村儿童的知识水平,并最终消除不同家庭条件儿童之间的知识沟?本研究以知识沟理论为框架,调查了浙、赣、黔三地的935名农村儿童,通过建立OLS回归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探讨了农村儿童的媒介使用、人际交谈和地区差异对知识沟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农村儿童之间确实存在知识沟;不同地区农村儿童的知识水平和知识沟存在显著差异;电视和电脑不显著地扩大了知识沟,报纸和手机不显著地缩小了知识沟,人际交谈对知识沟没有显著影响。实质上,报纸和手机更可能是知识沟消除过程中的“知识提供者”,而非直接推动者;作为“知识提供者”的报纸和手机确实难以减弱“绝对知识沟”,但可以有效地缩小“相对知识沟”,缓和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59.
在分析人力资本回报率变化对收入差距影响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抽样调查数据估计了教育回报率及其随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中国目前的教育回报率仍然不高,总体来看,每增加1年教育,个人收入会增加4.34%;同时,教育回报率还展现出随收入水平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最高95%收入者的教育回报率是最低5%收入者的2倍多。教育回报率变化的“马太效应”意味着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是市场失败的产物,在这种情况下,要缩小收入差距,人力资本投资必须更多地向穷人倾斜。  相似文献   
160.
区域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差异分析——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供求越来越紧张,迫切需要实现建设用地的高效利用。新疆面积广阔,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貌,将新疆分成了北疆、南疆、东疆三大区域。由于区域之间地形复杂,土地类型多样,土地利用的差异性显著。为了对新疆不同区域建设用地利用差异进行比较,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分析新疆14个地区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建设用地利用有效性整体水平偏低,尤其是南疆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非常低;(2)新疆建设用地利用有效值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北疆的有效值最高,东疆次之,南疆最低。因此,要通过建设用地内部挖潜,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加大单位建设用地要素投入等,不断提升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