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篇
  免费   25篇
财政金融   452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159篇
经济学   243篇
综合类   58篇
运输经济   10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77篇
农业经济   14篇
经济概况   15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中国的高储蓄问题由来已久,降低家庭储蓄率、提高消费有助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本文基于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研究了移动支付对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移动支付显著降低了家庭储蓄率。进一步研究发现,缓解流动性约束、信贷约束和扩大社会网络是移动支付降低家庭储蓄率的主要途径。此外,移动支付显著降低家庭为应对健康风险、医疗风险、失业风险、收入风险等不确定性而进行的预防性储蓄。地区异质性分析显示,移动支付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在西部地区、四五线城市、农村地区更大。家庭特征异质性分析显示,移动支付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在农业户口家庭、中低收入家庭、低受教育水平家庭中效果更加突出。本文研究为理解中国高储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混频数据信息环境中,精准识别公开市场操作(央行政策利率)和国债收益率曲线(基准利率体系)之间的关联机制至关重要,其影响了货币政策期限结构传导的有效性。本文在混频Nelson-Siegel(N-S)利率期限结构模型框架下,引入央行政策利率,揭示公开市场操作与利率期限结构(水平、斜率、曲度)因子之间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混频数据信息条件下,引入的公开市场操作信息显著改进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拟合效果;斜率因子冲击对公开市场操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利率期限结构因子对政策调控的反应不敏感。进一步研究表明,2015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对斜率因子的影响逐渐扩大,政策利率向国债收益率曲线的传导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我国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日益健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的主要理论贡献。他在宏观经济政策跨期权衡分析、“黄金律”与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长期”分析、“自然率”、构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以及结构性萧条与繁荣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菲尔普斯的理论和主张对西方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研究都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对我国宏观经济问题和政策的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年前,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随着开放程度的加深,对外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大。因此,在制定经济政策、分析政策效果时,我们必须同时关注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本文在比较现有的三种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情况,对DD-AA模型作了三点改进,并用实证的方法建立了适合中国的DD-AA模型,然后分析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效果,最后对如何加强政策协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objective has rendered the traditional Cost–Benefit Analysis (CBA) approach obsolete for the evaluation of projects presenting an important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ies and for those whose impacts extend throughout a long period of time.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applying a discount rate rewards current consumption and, therefore, that it is only possible to introduce a certain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in a Cost–Benefit Analysis, in this work we propose an approach to discounting based on a different rationale for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effects. We designed two indicators of environmental profitability: a)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 Amount (ITA), which quantifies in monetary units what the current generation is willing to pass on future generations when an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project is carried out, and b) the Critical Environmental Rate (CER), measures the implicit environmental profitability.These concepts were tested through an empirical case study pertaining to the assessment of an Erosion Control Project in the southeast of Spain. The results yield traditional profitability indicators that are higher — and probably closer — to the real values set by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environmental profitability indicators proposed renders more transparency to 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levels of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applied, thereby facilitating the difficult reconciliation of the CBA technique with the objective of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the stability of a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 (IEA) among N identical countries that emit a pollutant are studied using a two-stage game. In the first stage each country decides noncooperatively whether or not to join an IEA, and in the second stage signatories jointly against nonsignatories determine their emissions in a dynamic setting defined in continuous time. A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s that a bilateral coalition is the unique self-enforcing IEA independently of the gains coming from cooperation and the kind of strategies played by the agents (open-loop or feedback strategies). We have also studied the effects of a minimum participation clause finding that for this case a self-enforcing IEA just consists of the number of countries established in the clause.JEL Classification: C73, D62, Q28 Corresponding author : Santiago J. RubioThis paper is based on chapter four of Begoña Casinos Ph. Dissertation.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 Instituto Valenciano de Investigaciones Económicas, the Ministerio de Ciencia y Tecnología under grant BEC2000-1432 and Fundación BBVAis gratefully acknowledged. We also appreciate the helpful comments of three anonymous referees, whose suggestions improved the paper. Regarding any remaining inadequacies, the usual caveat applies.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开放的宏观经济为框架、以厂商利润最大化为微观经济基础、以严格的数学推导为逻辑纽带、以粘性价格为理论依据、以购买力平价的微分冲击形式为理论基础,提出并构建了两国货币政策的粘性均衡汇率效应模型。应用模型,本文对1992~2002年的人民币粘性均衡汇率进行了定价,并对2003年的定价进行了预测。以定价汇率及其预测为标准,对1992~2003年的人民币汇率偏离与经常性项目的关系,进行了弹性分析。根据模型与实证分析,获得了一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了2002-2004年深沪两市派发股利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T检验和一元线性田归模型发现,投资者偏好混合股利和股票股利主要是由于这两种股利形式带来较之现金股利更高的回报率.同时,在回报率较高时往往伴随有显著的交易量增加,调整后的判定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但是也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我国央行三次加息的动态、背景厦其政策意图,并进一步指出,央行的这三次加息都是具有方向性的举措,目标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与此同时,三次加息也标志着我国央行释放紧缩信号,开始步入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周期。  相似文献   
20.
温和通货膨胀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以来,我国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进入了一个温和的通货膨胀时期.这一轮温和的通货膨胀主要源于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而基础货币投放过多主要源于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率与M0、M1、M2以及贷款增长率之间都存在正相关关系.缓解和释放通货膨胀压力既需要运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更需要运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为了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应该实行"双升"的货币政策,在调升人民币利率水平的同时调整人民币汇率,既升息又升值,但升息和升值的幅度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