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9篇
  免费   24篇
财政金融   284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150篇
经济学   423篇
综合类   40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04篇
农业经济   15篇
经济概况   13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国债与宏观经济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国债与利率、通货膨胀的动态稳定性分析理论框架,并利用月度VAR模型检验我国国债余额与短期利率、通货膨胀的关系,发现国债虽对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有一定作用,但影响小得可以忽略不计,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财政总体是稳定的,最后是简短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2.
中国财政职能理论经历了作用观、功能观和职责观等三个发展阶段。这既与财政职能范畴的特殊性有关,也与财政所处宏观环境及职能实现方式有直接联系。研究财政职能问题应注意职责和功能两个层次,通过纵向分析把握财政的功能,通过横向分析把握财政的职责,使抽象的功能体现为具体的职责,实现职责和功能的统一。西方财政职能理论和中国传统财政职能理论各有得失。一般意义上的财政职能体现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则体现为矫正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993.
财政分权理论及其发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财政分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十分普遍的现象,财政分权理论的发展也呈现多样化.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财政分权问题,他们主要集中研究财政分权的原因、最优财政分权度及财政分权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本文对国内外这几个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并给予简单的评析.  相似文献   
994.
辛焕平 《技术经济》2006,25(6):58-61
分税制财政体制实行以来,县乡财政风险凸现,除了税制结构不合理、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不完善外。还与我国的政府层级过多、政府机构膨胀有很大的关系。着眼于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发展县域经济和加速城市化进程,改革政府层级与财政层级是关键所在。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和我国的国情出发,我国应建立中央、省、市(县)、镇等四级政府和相应的四级财政。  相似文献   
995.
Local government responsiveness to federal transfers: theory and eviden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ederal transfers can depend on local fiscal capacity which is measured by local tax base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understand to what extent and how these transfers affect local tax decisions. We develop a model with two provinces producing one mobile good. The good is taxed according to the destination principle. Final consumers decide to buy the good from the province where it is cheaper. The two provinces engage in tax competi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scale economies into the shopping technology generates nonlinear tax reaction functions which make it possible to test the effect of a transfer equalizing local tax bases on tax competition in two complementary tax regimes. Used for this purpose are cigarette and gasoline tax data from Canada. In the case of cigarette tax, it is found that nonlinearity in tax competition is almost entirely offset when equalization holds: tax competition in the two tax regimes become closer. The shopping technology for gasoline gives less scope for scale economies, so that equalization does not affect reaction functions.   相似文献   
996.
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财税政策为基点,从贸易顺差、资本流入、外汇占款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并探讨了缓解流动性过剩的财税政策,包括:利用出口退税及进出口关税等税收杠杆调节贸易顺差,通过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以下简称"两法合并")抑制"假外资"流入,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对冲外汇占款等。  相似文献   
997.
本文认为,2007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并提出了2008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四大预期目标,重点阐释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998.
财税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的优惠支持政策。本文以黑龙江省84家银行机构为样本,对小微信贷财税支持政策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结果显示:小微信贷财税支持政策在顶层设计和具体优惠标准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对银行的激励作用有限,对银行的决策影响权重偏低。因此,应进一步明确小微信贷财税政策的支持重点和方向并调整支持方式,增强政策的系统性、简洁性和便利性,同时应从小微信贷决策、小微贷款办理和小微贷款存续三个环节完善调整小微信贷财税支持政策的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999.
ABSTRACT

This research utilizes a unique panel data set (2009 to 2013) on the evolution of US state fiscal transparency websites and explores the political determinants of E-fiscal transparency. The dynamic panel data analysis reveals that divided government and Democratic governor exert a positive effect on state e-fiscal transparency, while the effect of political polarization is shown to be negative. Furthermore, there is some evidence to show that the fiscal variable of debt stock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mocratic political ideology and state E-fiscal transparency. Finally, there is a positive spillover effect in state E-fiscal transparency.  相似文献   
1000.
马勇  吕琳 《金融研究》2022,499(1):1-18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多部门和多元宏观政策的DSGE模型,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最优反应规则及其协调组合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货币政策可继续盯住通胀和产出的稳定,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可分别重点盯住产出稳定和债务稳定,而宏观审慎政策则可重点关注以信贷利差和信贷波动为代表的关键金融变量;(2)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通过合理的搭配和组合使用,能比任何单一政策工具都具有更好的经济金融稳定效应;反之,政策之间的不协调将显著削弱彼此的调控效应,加大经济和金融波动,从而导致显著的社会福利损失;(3)从多种政策协调搭配产生“合力”的内在机制来看,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加对产出、通胀、就业和债务等变量的稳定效应,对货币政策产生额外助力,而宏观审慎政策则主要通过稳定金融体系和降低金融风险对货币政策产生助力。上述结论表明,在多种经济金融政策并存的情况下,基于良好设定的政策规则,同时加强政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是确保多元政策产生积极合力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