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2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104篇
财政金融   512篇
工业经济   310篇
计划管理   1112篇
经济学   1164篇
综合类   1009篇
运输经济   51篇
旅游经济   149篇
贸易经济   1492篇
农业经济   275篇
经济概况   90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843篇
  2012年   529篇
  2011年   664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431篇
  2008年   504篇
  2007年   463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丁勇  朱彤 《财经问题研究》2007,(3):93-96,F0003
服务贸易是当前国际贸易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已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服务贸易的国际横向比较,服务贸易TC指数大部分长期为负值,且各行业之间TC指数差异大,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从制约因素分析来看,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必须重视服务贸易营销,寻求国内市场支持,建立服务贸易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02.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俊义  陈忠卫 《技术经济》2007,26(2):43-45,63
中小企业成长性的评价模式从评价指标体系的角度可以分为单一指标体系和复合指标体系,从评价方法的角度可以分为客观评价法和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本文在对现有的评价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可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性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得出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03.
I review and extend three approaches to trade and environmental policies: competitive general equilibrium, oligopoly and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The first two have surprisingly similar implications: deviations from first-best rules are justified only by constraints on policy choice (which motivates what I call a “single dividend”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taxes and emissions standards differ in ways which reflect the Le Chatelier principle. I also show how environmental taxes may lead to a catastrophic relocation of industry in the presence of agglomeration effects, although not necessarily if there is a continuum of industries which differ in pollution intensity. *An earlier version was presented as an invited plenary lecture to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Conference, Oslo, 1999.  相似文献   
104.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mplication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for non-cooperative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the case of local production externalities. A particular focus is on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regulations on the variety of goods and the resulting international spillover caused by trade. A tougher domestic standard negatively affects the utility of the households abroad, since such a policy reduces their variety of imports (due to fewer domestic product inventions) or their consumption of each imported brand (due to higher import prices). Ignoring the negative spillover, non-cooperative governments implement inefficiently strict standards in equilibrium. In contrast to this clear-cut inefficiency result,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n the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is ambiguous.  相似文献   
105.
陈烈  孙海燕 《经济地理》2003,23(1):126-130
区域比较是地理学一切研究方法的基础,是进行区域分析的方法之一,文章把对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旅游资源开发的区域比较研究定位在与其地理位置上毗邻的六个县市,从旅游资源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现状、程度及旅游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研究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步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即规划带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形象驱动,实施旅游品牌战略;区域联动,实施旅游网络战略。  相似文献   
106.
知识型服务业国际转移趋势与中国承接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知识型服务业向具有智力人才优势的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新浪潮正在兴起,标志着经济全球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基本上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面临着承接国外转移的良好机遇.当前要站在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承接知识型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来迎接这轮新的全球产业布局调整.  相似文献   
107.
湖南城市竞争力的动态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唐世龙 《经济地理》2007,27(5):787-789
文章首先阐述了城市竞争力动态比较的研究意义和具体途径,然后选取了适当的指标体系和分析年代,并建立了动态比较的计量数学模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南省14个城市竞争力进行了动态的测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城市竞争力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发展特点;各城市在近5年内竞争力增长的趋势和幅度均有所不同;湖南城市竞争力水平与其增长能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8.
吴汉嵩 《价值工程》2007,26(3):76-78
工业价值工程是以提高研究对象的价值为目的的,价值工程理论可以用于研究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活动,提高企业经营活动中所提供的产品功能与成本的比值。价值工程可以用于研究营销活动功能与成本的合理匹配,以达到最优化的价值目标。从事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企业,可以根据价值工程理论,从4P’S出发,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和选择最佳的营销组合来提高营销价值。  相似文献   
109.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关键产业和战略产业,一国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将对该国综合国际竞争力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借鉴了其他学者的基本评价体系,就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及成因进行了整体上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0.
International benchmarking has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reform of Australia's infrastructure industries by promoting indirect or yardstick competition, in highlighting the need for further reform and building a consensus for implementing necessary changes. The international benchmarking of infrastructure performance by the Bureau of Industry Economics (BIE) between 1991 and 1996 did much to focus attention on the need for change. The BIE examined the performance of eight infrastructure industries relative to international best practice: electricity, rail freight, telecommunications, the waterfront, road freight, coastal shipping, aviation and gas supply. Performance comparisons concentrated on indicators of price, service quality, labour productivity and capital productivity. This paper reviews and summarises the performance comparisons the BIE undertook over the last three years of its infrastructure benchmarking program. The BIE international benchmarking program provides a useful role model for other countries wanting to seriously pursue reform of their infrastructure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