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5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93篇
财政金融   181篇
工业经济   139篇
计划管理   490篇
经济学   1103篇
综合类   700篇
运输经济   10篇
旅游经济   48篇
贸易经济   392篇
农业经济   177篇
经济概况   736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6 毫秒
31.
中国乡镇企业产出增长来源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概况和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以实际总产值作为产出指标 ,对乡镇企业产出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规模损益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 ,分别考察了技术进步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规模损益对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绝对拉动作用和相对贡献份额 ,并分别考察了乡镇企业产出增长的波动程度、乡镇企业的资本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及有机资本构成情况。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保证乡镇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增长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2.
伴随着城市群的发展,城市间产业分工开始向产业链分工方向发展。各城市按照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城际产业链,城市间基于城际产业链尤其是城际战略产业链的分工协作关系加快了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的进程。本文构建由产业战略力维度和城际链接力维度构成的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型,利用该模型确定长三角城市群三大城际战略产业链,依据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区位要求,对三大城际战略产业链在城市群地区进行空间布局。最后指出,加快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的关键是,城市群城际战略产业链类型的正确选择和城际战略产业链环节的合理布局和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33.
调查数据显示:劳动力人数的增加与可耕地面积的减少,预期的非农就业收入高于农业内部的就业收入是农民劳动力非农就业产生的两个根本原因。农民非农就业外部环境欠佳与农民自身素质较差是制约农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与构建公共就业平台是促进农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重要措施;城镇化建设与发展中小民营企业是促进农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4.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工资实行按劳分配的劳动报酬形式,是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在私营和外资企业中,工资依然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而非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利息收入是非劳动收入,但是非劳收入并不等同于剥削收入.  相似文献   
35.
完善劳动合同的立法是劳动关系稳定和谐的基础。在我国即将进行的劳动合同立法过程中,必须扩大劳动合同的主体范围,使劳动合同的主体具体普遍性;修改劳动法中关于劳动合同期限的规定,确立以无固定期限为原则,以固定期限为例外的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依正当程序进行,劳动合同中应当有标准条款,以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及一些深层次矛盾的暴露,失业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中国统计年鉴:2003》公布的数据基础上,对中国城镇范围内劳动力的短期供求状况和失业率进行了预测,并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7.
理论创新与市场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具有客观必然性,市场经济体制下只能由市场决定(初次)分配,每个劳动力、每项产出的价值只能由市场(社会需求)来认定,凡是有需要(需求)的,即是有价值的,没有需求的供给(劳动)是无价值的。只有(活)劳动才创造价值的观点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逻辑。创造财富的所有要素均有各自的贡献份额,劳动价值论即使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都不具有可操作性。劳动价值论必须转变为市场价值论。  相似文献   
38.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及其就业效应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既有经济转型时期的非规范性,又有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和二元社会结构的特征,存在二元四级分割的情况。运用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及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可以考察我国二元四级市场上的劳动力流动状况及其就业效应。  相似文献   
39.
工会资产是工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是全体工会会员的宝贵财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会组织的不断壮大,工会组织的资产也迅速增加.通过对工会资产性质的确定和构成的分析,使我们能准确的界定、高效的运用和管理工会资产,确保工会资产的保值增值,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在建设现代化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分配原则。在理论探索中,对其依据、关系及实现形式认识仍有分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否定按劳分配,改变的只是分配的形式。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依据是所有权及其贡献率,不是价值的创造。理论研究必须揭示问题的实质,不能停留在现象形态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