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0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43篇
财政金融   90篇
工业经济   34篇
计划管理   269篇
经济学   604篇
综合类   371篇
运输经济   7篇
旅游经济   15篇
贸易经济   238篇
农业经济   143篇
经济概况   3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Migrant workers, meaning those who used to be farmers but have left rural areas and found jobs in cities as a result of economic reform and rapid development in China, have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burgeoning labor market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peeding up the transition from a planned to a market economy. This present paper considers the economic status and social attitudes of migrant workers. It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 large‐scale survey in 2006, which was conducted using questionnaires and covered 28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come status of migrant workers depends heavily on the education and technical skills that they have developed, rather than on identity‐based discrimination. Surprisingly,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ose on less income and of lower economic and social status show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to society than those who are affluent and considered of higher social statu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cisive factor in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migrant workers is historic rather than economic.  相似文献   
122.
我国老年人异地医保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城市人口流动频繁,老年人因各种原因的迁移也在逐渐增多,异地医疗费用报销和医保关系转移等问题困扰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目前我国老年人异地就医面临着报销手续复杂、比例较低等困境,地区间利益冲突、各地政策不一致、监管难度大等是造成困难的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完善异地就医政策和设置定点医院、提高统筹层次,实现省际间医保的转移和最终实现全国统筹三个阶段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3.
老龄化下人均经济增长率变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涵语  马磊  夏中泽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1):44-49,107
文章从曼昆、罗默和韦尔的总量生产函数出发,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老龄化因素,据此分析了老龄化所致人口结构变化对于人均经济增长率变动的影响,并对所建构的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自1978-2004年老龄化因素下的人均经济增长变动率一直为正,但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对其变动作出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2035年以前处于人均经济增长变动率为正的人口红利期,在2036-2055年则处于人口亏损期.针对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了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期的政策建议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4.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综合成本主要包括政府财政负担的公共成本和个人承担的个人成本两部分。采用分类加总法测算得出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约为15.07万元,个人成本约为2.37万元/年,同时绝大多数农业转移人口还需要集中支付一笔可观的购房成本,人均约12.43万元。合理消化这一巨额成本,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鼓励企业、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积极参与,构建一个由政府、企业、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成本及责任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25.
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路径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恶化明显,自然资源被掠夺,环境污染加剧。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人口集聚、经济增长、收入增加、产业转移、技术进步和城市扩张等几种路径实现。文章通过理论分析了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路径,并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验证影响路径的效应。其中,经济增长可以改善城镇化过程中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人口集聚、收入增加、产业转移和城市扩张则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加剧。针对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认为需要控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相似文献   
126.
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变动极大,运用 Kernel 密度函数对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的分析表明,当前以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为特大城市的划分标准是合理的。从城市人口规模变动的动态历程来看,该变动主要受城市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中国主要特大城市实有人口规模变动的分析表明,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调控应因时因地而动,不能搞一刀切,而且人口调控政策重点应该从数量控制转向结构优化。特大城市转型升级面临着农民工供给短缺、大学毕业生相对过剩、老年和少儿非劳动力人口持续增长等人口新常态约束。在这种人口增长新常态背景下,特大城市应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促进政府制度创新和企业技术与管理创新是城市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27.
延迟退休已成为国际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进一步加剧与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实施,我国经济活动人口规模增速减缓,国家支付养老金压力增大。延迟退休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该政策实施也一波三折。基于劳动力测度指标,如劳动力参与率、老龄人口与就业人口之比、抚养比等为参考依据,得出了目前我国实施的退休年龄制度已不符合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的要求,从而理性得出延迟退休年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8.
滨州市人口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滨州市不断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推行敬老院“一院两制”管理模式、发展社区村办独立型老年公寓、建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推行“爱心时间银行”储蓄卡制度等方面取得了成功探索。为进一步推进滨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事业、加快完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建立虚拟养老院、推行居家养老有偿服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9.
以行动研究的方法,探讨农民工子女社区服务模式。评估农民工子女在社区成长方面的需求,结合成长向导模式和合作服务机构的实践智慧,实践农民工子女社区服务,改进成长向导服务模式,通过不断反思获得农民工女子社区健康成长服务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30.
家庭迁移已经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乡城流动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运用课题组城镇打工农民就业变化与市民化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西北地区携眷迁移发展状况,从整体携眷迁移和夫妻不同先行者携眷迁移两个维度建立三个回归模型,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放在统一的分析框架中,探讨西北地区进城农民工携眷迁移发展机制,首次对城市农民工配偶相携迁移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拓展了以往农民工家庭迁移的研究视野。研究表明:西北地区未婚和已婚农民工携眷迁移水平远远低于个体迁移,且女性携眷迁移水平较男性携眷发展更低,与西北外地区携眷发展还有差距。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城市门槛对夫妻不同先行者携眷迁移的影响作用及路径有显著差异,西北地区夫携迁移发展机制主要来自城市打工生活时间、现城镇住房状况、业缘朋友数量等级、迁移距离的作用,而妻携迁移发展的主要渠道和作用较夫携迁移多元化。应努力创建农民工相应迁移机制发挥效应的环境和平台,以增强其家庭成员迁移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跨越城市迁移门槛的能力,并形成携眷迁移与女性职业提升协同发展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