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6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189篇
财政金融   311篇
工业经济   217篇
计划管理   1007篇
经济学   1570篇
综合类   1062篇
运输经济   43篇
旅游经济   116篇
贸易经济   766篇
农业经济   562篇
经济概况   107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507篇
  2012年   589篇
  2011年   625篇
  2010年   498篇
  2009年   476篇
  2008年   527篇
  2007年   472篇
  2006年   422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51.
论区域差异化现代服务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区域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衡量区域产业结构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发展与自主创新形成了一种互动的正向关系。一方面,自主创新是区域现代服务业实现的基础条件之一;另一方面,自主创新的实现也有赖于区域现代服务业提供完善的支撑。各经济区域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区情,通过自主创新,构建区域差异化现代服务业,加速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具有差异化的现代服务业,其重点在于发展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  相似文献   
152.
沈爱华 《经济管理》2007,(17):87-91
加速苏北发展是江苏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吸引区域外投资是苏北快速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加速南北产业转移将成为苏北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加速苏北经济发展应优先重点发展江苏沿海以及内陆中心区域,完善城镇规划,建立网络状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53.
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以“区域绿地”代替“其他绿地”,这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下绿地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解读新标准指导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发展要求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响应当前城市绿色发展新形势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聚焦从“其他绿地”到“区域绿地”的分类调整,分析新标准下区域绿地的内涵和特征。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结合城乡发展需求,阐述区域绿地规划的核心转型思路。并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论述区域绿地设定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绿地规划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最后从空间政策、发展引导、部门合作和大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优化的策略。以“区域绿地”的解读为源,聚焦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内外绿地规划建设割裂的现状问题,提出区域绿地规划的转型优化措施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空间的拓展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4.
传统经济学文献强调地域特有资源对区域专业化形成的影响,克鲁格曼等新经济地理学家则强调基于企业规模经济的累积过程机制,本文以马歇尔关于地方化产业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为基础,以初创企业建立及其带来的市场信息和技术知识溢出来解释区域专业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5.
“八五”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现实经济条件,依靠科技力量,致力于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了一批现代化的企业集团和企业家队伍,经济增长方式上完成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转变,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为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6.
论长江干流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长江干流上中下游地区经济差距正在逐步扩大、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与发达地区并存。区位和政策、经济基础、资金和市场、教育科技水平是形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因素。今后需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共同发展。具体说来,即贯彻和落实国家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和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抓住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上马两个契机,推动干流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重视上游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在上游地区积极培育区域经济的生长点和发展轴;在微观上实行反梯度推进战略;发挥区域协作组织的作用,实施"一帮一"工程;加上上游防护林带建设和上中游的水土保护工作.严格控制有毒物质的排放.加强环境整治工作和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7.
熊元斌  李红 《技术经济》2007,26(4):103-108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不断深化,区域经济的集团化、合作化趋势日益增强,区域旅游也不例外。但是,在我国区域旅游合作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区域旅游不合作仍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或问题。运用行政学的相关原理,在列举出几个典型的区域旅游不合案例并对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8.
中国企业家创业环境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文府 《技术经济》2007,26(12):1-5
利用问卷调查数据,对中国企业家创业环境的地区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家创业环境方面,与东部相比,中部和西部都表现出地区间的显著差异;中部与西部之间则表现出明显的相似之处;企业家创业环境因素中,地方政府效率对企业家创业的影响显著;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资金环境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家的创业活动。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中西部企业家创业环境改善的途径,从而有助于培育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159.
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因,人力资源作为创新能力的最根本载体,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在我国推动“创新国家”建设战略的背景下,以创新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设成为重要的战略性命题。本文从个体创造力、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和区域人才发展战略实施的角度,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给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60.
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一般是选择效率与公平目标来描述的.区域经济关系的纽带是区城间的投资比例关系.区域经济关系的核心是区域间固定资产投资边际收效率的大小关系,这一关系决定了效率与公平目标的一致性与冲突性.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原因和经济基础的差异,在特定时期内,效率目标与公平目标是冲突的.要实现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关键在于迅速提高落后地区的投资边际收效率和有效处理效率与社会公平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