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744篇
工业经济   144篇
计划管理   946篇
经济学   569篇
综合类   299篇
运输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1051篇
农业经济   36篇
经济概况   878篇
信息产业经济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536篇
  2011年   647篇
  2010年   763篇
  2009年   878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55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329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5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波 《沪港经济》2008,(5):52-53
3月2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这标志着中国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将翻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32.
本文认为,创业板应当将其定位为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服务,这样可以为企业的成长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33.
财经资讯     
《证券导刊》2009,(25):5-8
数字633上市公司中报6成报忧钢铁业或全军覆没A股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但众多上市公司的半年业绩却未如人意。截至7月2日,沪深两市1600家上市公司中,已  相似文献   
34.
创业板——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娟  高辉 《商业研究》2003,(15):138-139
我国长期以来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将有力地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促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同时也应该看到创业板市场隐含的风险,只有转变市场的运行机制,实行有效监管,才能使创业板市场真正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35.
36.
两年前的五&;#183;一九,是中国股民心中永远的记忆,这一天股市爆发了大面积的“井喷”行情。两年后的五&;#183;一九,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萧灼基来到长沙,应邀为“2001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作演讲。萧灼基谈笑风生,妙语连珠,从主板到创业板,人股市成绩到股市问题,从股市大讨论进而透露花絮,引来场内阵阵笑声。股民信从萧教授的满面春风里,又看到了中国股市新的希望。本文试将萧教授的观点摘录如下,谨供关注中国股市的人们参考。  相似文献   
37.
北京10月28日电/新华美通/——提供多媒体增值产品和服务之间领先的移动互联网公司TOM在线(美国纳斯达克:TOMO;香港创业板:8282),今天宣布将于香港时间2005年11月10日,星期四(美国东部时间11月10日,星期四上午)于香港金融市场收市后公布截至2005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财务报告。  相似文献   
38.
2004年5月27日注定要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挥就浓墨重彩.这一天,中小企业板块启动仪式在深圳举行,来自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有关部委、广东省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的首长,中国证监会系统的新老领导,香港证监会、香港交易结算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央登记结算公司和中国证券业协会的负责人莅临此次盛会.国内各大券商、基金公司等会员单位的管理者、有关专家学者及各大新闻、专业媒体也纷纷云集,共同见证中国证券市场这一难忘的历史时刻.中小企业板的引力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39.
深圳创业板市场推出“很有戏”,在近日高新技术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的话,让在场的观众倍受鼓舞。  相似文献   
40.
我们的风险投资比国外晚了几十年,因此我们国家的风险投资和国外的风险投资在操作上相差很远。但是只要认清形势,把握机会,在中国从事风险投资永远有春天。作者自己的创业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个论断。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我们坚持三个原则,即大家都赞成或都反对的项目不投、技术太超前的项目不投、短期学不会的项目不投。投资一个项目不仅仅是投资,还要对其进行孵化,因此建立一个科技创新孵化体系是很有必要的。在项目的退出方面,作者所在的公司——力合股份公司对此颇有创新。该公司采用内循环和外循环结合的方武实现投资退出。通过内循环把孵化的企业卖给上市公司;通过外循环把孵化出来的项目卖给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地的上市公司或者在香港上市。这样做不但成功实现了投资的退出,而且实现了上市公司与风险投资双赢的局面。风险投资家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受益者,作者所在的公司对孵化器进行投资时充分利用了信息不对称的理论,主要投向生命力比较强的孵化器。在这小过程中,风险投资家自身得到了快速成长,而企业有了风险投资后,也会成长得更快。这就实现了风险投资和孵化器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