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94篇
财政金融   42篇
工业经济   30篇
计划管理   241篇
经济学   444篇
综合类   336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16篇
贸易经济   329篇
农业经济   968篇
经济概况   4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产品进出口在整个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历来也是学术研究的重点。文章首先分析吉林省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状况与特点,研究了吉林省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与拉动率;然后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出口扩展型生产函数模型,对吉林省农产品进出口与农业经济增长,农业劳动投入、资本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产品进出口、农业固定资本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农业就业人数的变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其中吉林省农产品出口额每增加1%,会促进农业地区生产总值增加0.198%,进口每增加1%,促进农业经济增长0.205%,农产品进出口总额每增加1%,农业地区生产总值增加0.227%。因此,吉林省要努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提高优势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同时增加农业资本投入,优化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92.
以林农拥有的活立木为研究对象,利用2007—2017年浙江省1546宗活立木流转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实证分析了是否在林权交易中心交易对活立木流转价格存在影响。结果表明:关键解释变量是否在林权交易中心进行交易对活立木流转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流转面积、单位面积蓄积、区域虚拟变量、坡度等对流转价格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流转期限对流转价格的影响不大。因此,需要加强对林权交易中心的宣传,降低相关的交易成本,从而吸引更多的小规模林农参与交易。  相似文献   
93.
[目的]基于生态补偿利益主体的需求和支付意愿,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状态,测算具有弹性的生态补偿标准,确保生态补偿机制顺利运行。[方法]以河南省457份实地调查问卷为基础,采用选择实验法,建立由4个属性水平、7个选择集组成的生态价值属性集,测算受访对象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结果]城乡居民对于耕地资源景观与生态环境关注度最高,其次是耕地质量和耕地面积;农民和市民对于耕地生态价值属性满足的支付意愿存在显著差异性,农民支付意愿为2 060.55元/hm~2,市民支付意愿为3 396.15元/hm~2,两者相差近1 335.60元/hm~2,收入水平、环保意识是影响受访对象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最直接因素,但两者均认为耕地面积不变、耕地质量改善和耕地景观生态环境改善为最优选择。[结论]补偿额度应充分考虑相关利益主体的支付能力和意愿,将农民的支付意愿作为生态补偿下限,市民的支付意愿作为生态补偿上限,可建立具有一定弹性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4.
科学合理地规划区域旅游的空间结构,可以极大地促进该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以点轴理论为依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定量论证,发现丝绸之路甘肃段旅游空间结构分布着甘肃省数量众多的优质旅游资源、90%的优秀旅游城市和星级饭店、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较高的旅游总收入及旅游人气,这些都为区域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障。丝绸之路甘肃段旅游空间结构的提出对提升甘肃旅游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有助于甘肃省向旅游强省迈进一步。  相似文献   
95.
在旅游业高质量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全面厘清与掌握省域尺度范围各旅游节点在网络中的角色和地位,并解析其网络结构效应具有重大意义。针对现有研究因旅游流数据采集限制而较少对团队游空间结构研究的不足,基于云南省旅游包车客运信息,运用社会网络结合空间分析的方法,提取了云南省团队游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并对其聚散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团队游整体网络密度较小且淡旺季表现出相似特征,网络对各节点的旅游联系与合作影响尚未显现,暴露出云南省团队游旅游市场发展的不均衡;团队游网络外向中心势显著高于内向中心势,网络空间集聚趋势明显;通常具有较强外向中心性的旅游节点同时也具有较强内向中心性,表现出“集中—发散”的聚散规律;旅游节点的聚散效应表现为单个节点以圈层状向外递减形式发生,其扩散路径主要集中于文山—蒙自、景洪—思茅方向。整体上,云南省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明显,应重点加强滇西南与滇西旅游区、滇中与滇东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合作。  相似文献   
96.
基于GIS的皖江流域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整体掌握皖江流域耕地地力水平、特征和土壤肥力状况等,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提升皖江流域的耕地质量。[方法]文章基于农业部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分别构建了皖江流域平原区和皖江流域山地丘陵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现在较为成熟的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评价等方法相结合,开展皖江流域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皖江流域平原区耕地划分为9个等级, 1~9等地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8.7%,18.4%,22.5%,22.7%,13.5%,17.2%,2.8%,2.9%和1.3%,其中2等地、3等地以及4等地分布区域较广,所占面积较大;皖江流域山地丘陵区耕地划分为9个等级, 1~9等地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2.2%,8.6%,14.2%,26.0%,21.3%,10.6%,9.0%,5.0%和3.2%,该区域主要有3等地、4等地、5等地分布。[结论]该评价结果对皖江流域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文章总结了我国现有废弃食用油的主要回收模式,并从企业风险、油脂回收率、工作效率、保密性和回收成本方面进行对比。基于此,对江苏省废弃食用油回收工作进行现状分析,并从宣传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渠道建设、溯源信息系统建设和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最后以苏州市为例,就所提建议的实施效果进行预测并做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8.
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单产估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快速、准确估算空间尺度上作物产量,对于评价农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粮食政策、对外粮食贸易等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冬小麦产量占全国1/4,准确估算河南省冬小麦产量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单产估算作为农作物估产中的关键技术,也是作物估产的难点之一。[方法]文章首先利用VPM(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估算冬小麦NPP(Net Primary Product),结合收获指数、冬小麦收获部分的含水量、含碳量、NPP分配到地上或地下部分比例等一系列符合该研究区的经验指数,进行河南省冬小麦单产估算研究,并分析了引起模拟误差的原因。[结果]模拟单产较实测单产低估4.4%(实测单产为6 810kg/hm~2,模拟单产为6 519kg/hm~2),但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两者相关系数的平方R2=0.70(n=50,p0.01)。通过与MODIS-GPP产品获得的冬小麦单产数据比较,基于VPM模型的模拟结果优于MODIS-GPP产品。[结论]基于VPM可快速、准确估算河南省空间尺度冬小麦单产,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
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分布及开发组合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耕地后备资源的分布特征研究其开发组合序列是有效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补充耕地的重要前提。文章利用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以县为分级单元对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开发潜力分级,对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序列进行研究,从而为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顺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rc GIS空间图形分析法、DPS数据处理系统两维图论聚类等方法确定开发潜力等级以及开发序列。[结果]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从高到底依次分为Ⅰ级潜力区、Ⅱ级潜力区、Ⅲ级潜力区和Ⅳ级潜力区,面积分别为2.726 672万hm~2、2.306 897万hm~2、2.873 594万hm~2、1.378 88万hm~2。[结论]根据两维图论聚类法分析结果得知,江西省各县地域相似程度较高可优先开发的组合有进贤县-南昌县-余干县-鄱阳县-彭泽县;袁州区-分宜县-上高县-渝水区-樟树市;进贤县-南昌县-余干县-鄱阳县-都昌县和樟树市-渝水区-上高县-高安市-奉新县-安义县-永修县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有机农业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但我国有机农业发展中,西部贫困地区较为滞后。针对西部贫困地区有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影响有机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旨在提高该地区有机农业生产效率,丰富区域视角下的有机农业生产研究。[方法]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4年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有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量化分析,识别环境变量对有机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有机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环境因素中,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有利于促使农机、耕地等资源的有效利用,但同时也导致化肥投入冗余增加;城镇化率的提高会降低耕地、劳动力、化肥、农药等使用效率,从而对有机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不利影响;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农机使用效率,但同时也导致化肥和农药投入冗余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对有机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各县平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有所下降,纯技术效率则略有提升。基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各县有机农业生产效率可分为"双高型""高低型""低高型"和"双低型"等4种类型。[结论]三阶段DEA模型有效剔除了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有机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估计的效率值更真实地反映了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有机农业生产效率水平。针对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各县有机农业生产效率的不同特征,应结合地方实际,通过扩大要素投入规模或改进要素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提高有机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