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6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6篇
财政金融   120篇
工业经济   140篇
计划管理   351篇
经济学   402篇
综合类   175篇
运输经济   21篇
旅游经济   22篇
贸易经济   270篇
农业经济   232篇
经济概况   28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供应链管理中的协调机制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涛  高远洋  梁艳 《价值工程》2003,(Z1):37-40
本文首先指出协调问题是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问题,阐述了协调机制的理论背景,基于博弈论和机制设计理论给出了协调机制的形式化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协调机制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并指出委托代理理论是协调机制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区正在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将产生新的问题.在经济新区建设过程中,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需要创新经济社会管理服务体制.以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为例,从新区自身需要以及民间组织特点两方面论述了民间组织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对民间组织、政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组合,以此促进经济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和空间回归模型,分析绿色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进一步探讨其对经济的助推作用。结果表明:绿色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耦合协调机制;无论在经济空间还是地理空间中,某一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均可以促进本地及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在东、中、西部区域中,耦合协调度的经济效应具备空间外溢性和地区异质性。基于此,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整体提升耦合协调度、在不同区域内立足区域实际进行精准施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都市圈是一个动态经济系统,必须对其进行动态分析。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关于都市圈形成的四个基础性问题,进而提出都市圈的形成要素分析必须从都市圈形成的基础、动力、政府角色和利益协调四个方面入手。其中,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是都市圈形成的基本条件;市场机制是都市圈形成发展的根本动力;政府应在都市圈的制度建设方面有所作为;竞争与合作是都市圈内部利益协调机制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调整后的G-H-M方法,对中国与东盟五个主要贸易国的15类主要贸易产业类别的垂直性和水平性产业内贸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现阶段,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类产业上,且主要是以低质量产品市场的垂直性产业内贸易和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16.
多机器人协调协作控制技术主要研究多机器人系统的体系结构、通信、感知、合作决策、协调控制、机器人学习等内容.对多机器人协作协调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可为多机器人协作协调控制系统的开发提供指导,是当前机器人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根据社会资本的丰富内涵,纵向一体化战略下企业的社会资本由外部资本和内部资本构成;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利益协调本质可归纳为三个命题,即市场交易成本过高的根本原因是外部社会资本的短缺、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协同效应影响纵向一体化战略的成功实施以及培育优质社会资本可以减少被购并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促进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利益协调,需要从企业内、外部社会资本的培育两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8.
WTO规则是国际商业活动的基本规则。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中存在着与WTO规则的冲突 ,协调冲突的办法就是按 WTO规则对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协调与修订。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规模优势和发展潜力两个维度,提出数字化产业竞争力的测度方法,并以中国上市公司企业数据为基础,探讨区域层面的差异特征;利用半参数模型,从区域与行业双重层面,探究技术创新在数字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进程中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首先,当前中国数字化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但整体上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阶梯化分布特征,差异突出体现在规模优势层面。其次,技术创新对数字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整体上存在倒U型影响效应,且表现出区域和行业差异。一方面,不同于东部地区,技术创新在中西部地区对数字化产业竞争力发挥着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不同于数字化服务业,技术创新对数字化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具有持续驱动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化制造业和数字化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处于较低的非均衡性状态。  相似文献   
20.
Reiko Aoki 《Economic Theory》2003,21(2-3):653-672
We show how credible revelation and ability to commit to quality choice effect equilibrium qualities and welfare when product market is either Bertrand or Cournot competition. We show that results depend on the type of competition but not generally on the cost of quality function. We show that with Bertrand competition, the equilibrium qualities are lower with credible commitment. Competition is moderated and producer surplus is higher and consumer surplus lower. With Cournot competition, higher quality will be better but lower quality will be worse with credible commitment. Consumer surplus is always greater with credible commitment and if cost does not increase too quickly with quality, producer surplus will also increase. Thus credible commitment is a collusive device with Bertrand competition but it can improve social welfare with Cournot competition. Received: February 8, 2000; revised version: February 14, 2002 RID="*" ID="*" The idea of this paper originated in the weekly workshops of Mordecai Kurz at Stanford. I am forever in debted to Mordecai and fellow students – Luis Cabral, Peter DeMarzo, John Hillas, Michihiro Kandori, Steve Langois, Patrick McAllister, Steve Sharpe, Peter Streufert, Steve Turnbull and Gyu-Ho Wang – for their criticism and encouragement. I also benefited from comments from Yi-Heng Chen, Jin-Li Hu, Kala Krishna, Jinji Naoto, Thomas J. Prusa, and Shyh-Fang Ueng at various later stages of this work. Last but not least, I am grateful for the detailed comments of the refere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