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3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140篇
财政金融   536篇
工业经济   359篇
计划管理   1267篇
经济学   1366篇
综合类   1126篇
运输经济   67篇
旅游经济   192篇
贸易经济   1740篇
农业经济   302篇
经济概况   110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928篇
  2012年   645篇
  2011年   838篇
  2010年   544篇
  2009年   544篇
  2008年   636篇
  2007年   556篇
  2006年   437篇
  2005年   357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必然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而我国的电子商务起步发展较晚,在国际贸易中运用不够广泛,这将制约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要成为21世纪世界贸易大国、强国,就.必须顺应潮流,创造条件,建立和发展我们自己的电子商务。本文从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应用优势等方面阐述了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应用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2.
本文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指出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在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中的作用 ,以此为基础构造了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及模型 ,并以山东省制造业为例 ,对其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3.
有效的仲裁协议是仲裁机构受理商事纠纷的前提,也是排除法院管辖权的依据。当事人有关仲裁协议有效性的争议将会动摇仲裁管辖的基础。本文从分析仲裁管辖的依据入手,探讨了仲裁管辖与法院管辖之间的界限,结合国际上仲裁管辖制度的最新发展,提出我国应进一步放宽对仲裁管辖权的限制,以促进仲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作为已经初步具备建设国际消费城市基础的重要经济体,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应借力构建国际贸易中心与旅游城市建设的机遇,不断丰富完善各种消费品与服务供给,有效降低消费成本,推进建设国际消费城市。本文结合上海已有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基础,切实分析上海构建国际消费城市存在的不足,在借鉴吸纳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努力提升消费总量、不断提升消费品供给质量、优化消费结构等上海构建国际消费城市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5.
新时期,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对于制药企业来说同样如此。在现代化经济发展进程中,制药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则需要立足于内控视角,结合制药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科学调整并优化创新财务管理,在此基础上,应用各种有效措施,逐步完善制药企业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86.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最为重要的助推力,推动技术进步的力量是对研发的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发展。随着经济贸易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国际贸易、技术进步的关注程度日渐提升。通过深入分析国际贸易与工业行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可以有针对性地应用有效手段对国际贸易进行调整,使其可以继续带动技术的进步并促进工业行业生产率的提升。基于此,论文探究了我国国际贸易、技术进步与工业行业生产率增长的关系,阐述了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对于工业行业生产率的真实影响。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从规模优势和发展潜力两个维度,提出数字化产业竞争力的测度方法,并以中国上市公司企业数据为基础,探讨区域层面的差异特征;利用半参数模型,从区域与行业双重层面,探究技术创新在数字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进程中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首先,当前中国数字化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但整体上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阶梯化分布特征,差异突出体现在规模优势层面。其次,技术创新对数字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整体上存在倒U型影响效应,且表现出区域和行业差异。一方面,不同于东部地区,技术创新在中西部地区对数字化产业竞争力发挥着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不同于数字化服务业,技术创新对数字化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具有持续驱动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化制造业和数字化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处于较低的非均衡性状态。  相似文献   
88.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question of how uncertainty in costs and benefits affects the difficulty of reaching a voluntary agreement among sovereign states. A measure of difficulty is constructed related to side-payments necessary to make an agreement a Pareto-improving move. Using a simple model, it is shown that uncertainty actually makes agreement easier.JEL classifications: Q5, H4, D7, D8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Risk and Uncertainty in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Wageningen, The Netherlands, June 2002.  相似文献   
89.
美国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1995年~2000年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分布极不均衡,对投资流向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非金融领域直接投资、1994年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双边贸易量、东道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是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决定因素,证明了邓宁国际生产折衷主义理论对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解释力。据此简要分析美国对中国金融领域直接投资现状,并分析了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0.
Hans Schenk 《Empirica》1996,23(3):255-278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while the static welfare losses of merger predilections among Western firms may not be dramatic, they may lead to substantial dynamic losses when merger-prone firms need to compete with firms which instead focus on equipment investment and investments in R&D. It is suggested that such diverging investment priorities have been the real cause of the deteriorating competitiveness of many of the largest Western enterprises vis-à-vis their Japanese rivals. While mergers are generally taken to be determined by either efficiency or monopoly consideration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Western merger predilections are likely to be generated by a combination of imitative and defensive routines as well. That would make it difficult for firms to unilaterally break away from these competitiveness-threatening investments. If correct, this would imply that competition policies would need to be refocused. However, it is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implic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hould make merger questions a subject of industrial policies too. In that respect, the paper suggests some basic attitudinal changes.Earlier versions of this paper were presented at a Global Forum for Competition and Trade Policy conference in Vienna and at a EUNIP workshop at Åbo Akademi University, Finland.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 Dutch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contract nos. 54473 and 57305) and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contract no. ERB CHRX CT94-0454), research assistance from Michel Renirie and Chee-Wai Chan, and helpful comments from the conference and workshop participants, especially Kurt Bayer and Keith Cowling, are gratefully acknowledged. Only the author is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ents of, and any flaws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