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28篇
财政金融   67篇
工业经济   18篇
计划管理   180篇
经济学   477篇
综合类   231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7篇
贸易经济   183篇
农业经济   116篇
经济概况   2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1.
人口生产调控包括法律和政策、道德和宗教、习俗和科技等机制。当前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需要综合协调运用多种人口生产调控机制,以形成制度合力。人口生产调控机制建设需遵循和谐环境伦理原则、增益种族进化原则、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原则等人口伦理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12.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产生的,对研究我国当前的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进步与广泛应用、劳动力素质与市场需求脱节等是我国当前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其解决对策主要有,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社会财富;发挥人口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社会分工;实施扩大就业战略,努力实现充分就业;改革教育制度,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等。  相似文献   
913.
基于中国"少子老龄化"人口现象的加速呈现,以居家养老和子女赡养相结合的传统养老家庭模式已经渐行渐远,而采取入住养老院的集中赡养方式既不可能,也不现实。鉴此,在不改变居住场所的前提下,社区的介入应是化解居家养老困局的-个良策,如果能够在制度建设上强化社区的"实体"地位,明确赋予社区为老服务的职权,在人财物上给予支持,那么,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紧密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就会具有其普适性。  相似文献   
914.
在GIS支持下,从用地空间、可供水量、绿地指标、生态足迹和生态敏感性分区5个方面测算了兰州市的生态适度人口与最大人口规模。兰州市生态适度人口规模为249.46万-432.82万,生态环境和用地空间对兰州市人口容量规模的限制作用较其它因素强烈,2010年市域总人口已超过适度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915.
以辽宁省14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11年人口、经济和环境相关指标,利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综合得分,计算辽宁省14市人口、经济与环境发展协调度,对全省和各市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实现对三者空间演化规律的探究。目前沈阳、大连在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中的核心地位已经确立,但其带动作用仍然有限,各市发展不均衡,其辐射功能有待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的过程虽有波动起伏,出现离散,但最终朝集聚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916.
陈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规律,从理论上分析了人口迁移的动态变迁过程,并结合一般均衡理论、新古典增长模型说明了人口迁移过程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变动特征。构建含带人口迁移因素的内生增长模型,对人口迁移的内生增长作用机制作出了解析,并以此为基础实证分析了我国省域近10年来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内生影响特征与变动趋势。二元人口迁移存在明确的动态均衡过程,受其影响,会导致城乡两部门出现产出的一般均衡状态,而这一状态符合新古典增长模型所设定的假设条件与稳态结论。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省域间的城乡二元人口净迁移具有明确的经济增长效应,同时不同省份、四大区域总体上表现出增长效应递减特征。  相似文献   
917.
人口空间移动与公共管理和服务资源配置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以上海为例,分析2000-2010年人口空间移动特征,并引入泰尔指数测算公共资源区域配置的公平性。人口变动受外来人口迁移和市内人口迁移双重影响,现有的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总量及其结构不相匹配。未来公共资源供给和服务分配的政策应按照"有条件的均等化"的原则进行制度安排,在人口空间移动和服务资源配置的良性互动中调控人口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918.
主要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结合往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变化特点以及在城市化发展阶段过程中的主要人口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当前城市化中人口变动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城市化带来人口过度向东南部大城市集中,造成城市资源超载和环境问题加剧;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导致西部人口较少,影响国家安全与稳定;家庭规模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给我国养老事业带来严峻挑战;城市化发展同时加剧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社会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919.
精确计算住房需求是确立合理的住房供给机制的重要前提。本文从住房需求的概念界定入手,以宏观领域研究为视角,引入人口结构变动因素,构建住房需求总人口数测算模型;以影响住房需求的住房价格、可支配收入、人口数、贷款利率和时间五个主要因素为自变量,构建住房需求的对数线性函数计量经济模型。同时,本文根据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数据设定了模型的相关参数,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并据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20.
利用1996~2008年的统计资料,研究了近12年来福建省耕地变化过程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建立了耕地面积与人口数量、GDP、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间的线性模型.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福建省耕地面积经历了急剧减少-缓慢减少-急剧减少-缓慢减少的变化过程;近12年来福建省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与3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国家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对耕地面积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