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41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63篇
经济学   63篇
综合类   14篇
运输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67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贾康 《经济月刊》2011,(9):15-15
国家审计署6月27日公布的地方债审计结果,对1979年以来中国县级以上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作出全面揭示,覆盖各年度共计187万多笔具体债务,是组织4万余名工作人员按照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工作要点“底数、用途、风险、案件”,  相似文献   
92.
2014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多数地方财政收入放缓,而刚性支出不减,使得今年地方政府24万亿元地方债的偿还压力陡增,风险凸现。 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举债主体。地方融资平台在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中占据38%,在全部债务中占比39%。部分典型的省市,如湖南、重庆、安徽、湖北、广西、江苏、陕西、厦门和海南,则占比更高,超过50%,最高的湖南省融资平台举债占比达到了63%。融资平台几成风险爆发的焦点。  相似文献   
93.
<正>欲挽救我国当前日趋不振的制造业,必须清醒地认识我国以及全球经济当前所面临的周期性变迁,并在此基础上,亡羊补牢寻找我国制造业的下一个红利期。据《华夏时报》报道,在本应喜庆迎接春节的时候,却接连传来制造业大省工厂倒闭的消息:诺基亚将关闭北京和东莞工厂,某地传统制造业每天都有企业在消亡,甚至是万人制造企业关张……  相似文献   
94.
6月10日,阂家审计署发布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下称“《审计结果》”)显示,36个地方政府2012年底债务余额共计3.85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2.94%。  相似文献   
95.
2009年2月1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委员长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关于安排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的报告》的汇报,由此揭开了地方政府债券或将开闸的序幕。该报告还须经过3月5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而按照惯例,立法机关对政府提交的预算草案一般又不会作大的修改。如没什么意外,在2009年的“两会”过后,市场义可以见到久违了13年的地方政府债券。  相似文献   
96.
地方债的发行以财政分权为基本前提,在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背景下,地方债既不同于国债也不同于国外的市政债券。但作为一种财政资金形式,地方债不能偏离公共财政框架。本文认为,鉴于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地方债亟须功能细化。  相似文献   
97.
刘丹 《改革与开放》2013,(23):57-59
2009年以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迅速攀升,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压力加大,近期,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再次引起公众的关注。本文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出发,引用皮科克的三大政治市场理论,对地方政府在既定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行为进行分析,由此剖析中国地方债务产生并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8.
《品牌》2013,(8):38-43
楼市泡沫膨胀、地方债危机升级、外资大量撤离中国、进出口贸易量下滑、经济增长告别两位数时代,这一连串的表象和漫天的舆论都预示着一场属于中国的金融危机正在酝酿中,大多数人将危机突破口压在了楼市泡沫身上,然而,我们都错了。  相似文献   
99.
自新任财政部长楼继伟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透露,中国地方债共有11万亿元之后,国家财政部正在部署调研,制止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趋势。11万亿元地方债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总和,相当于全国GDP的1/4强。解决这巨额的地方债问题,不仅仅是债额十分巨大,更难于解决的是地方债本身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0.
叶檀 《中国外资》2014,(7):10-10
地方债是中国投资、中国GDP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基建是地方财政收入无法承担的,除非地方政府完全放手公共设施建设。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表示,地方债总体可控,但一些干部盲目举债,借的时候根本没想还。北大教授蔡洪滨直接把地方债称为各地政府的"经济鸦片",戒掉举债不比戒毒容易。几乎同时,《财经》杂志发表《求解BT负债》,长文指出中国BT负债严重与失控,很多并未纳入地方债盘子中。一些网站索性把标题改成《严介和中国式BT生意:太平洋建设融资后拒还钱》,点明了从事BT生意的最大民企的灰色地带。羞答答地承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