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26篇
工业经济   52篇
计划管理   51篇
经济学   69篇
综合类   36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68篇
农业经济   18篇
经济概况   60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施刚 《时代经贸》2017,(24):77-78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对南通市2004年-2015年间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系数进行模型拟合与测算,分析12年间三次产业吸收劳动能力的变化,希望能为今后南通产业结构调整中失岗失业人员就业促进的政策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62.
贵州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利用贵州省1978—2007年间的统计数据,分别计算了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并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贵州经济增长与就业二者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贵州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贵州经济每增长l%,就业增长0.31%。  相似文献   
63.
从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分析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利用回归分析和贡献率分析对天津市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并通过运输弹性系数分析了天津市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的适应程度,得出天津市的交通运输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上仍不能适应经济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64.
经济学家成思危近日说,中国经济发展将对能源产生巨大需求,未来十年如果我国经济要保持7%的年增长率,能源大概就得每年增长5%。成思危在举办的"2013国际石油高峰论坛"上说,从2000年到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是3.2%,能源的增长率是2.2%,弹性系数大概为0.7%,如果世界经济在今后十年中保持平稳4%的增长率,能源年增长率要达到2.8%左右,而中国更是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65.
吴玉鸣 《旅游学刊》2013,28(2):35-43
基于2001~2009年中国省城旅游业截面平均值数据,利用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地理加权回归(GWR)生产函数模型,首次对中国省城旅游业的资本和劳动力弹性系数进行局域变参数实证估计研究.全域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中国省城旅游业产出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具有明显的局域集群趋势;不考虑和考虑空间自相关性的省域旅游业生产函数全城常参数估计结果显示,资本投入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6939和0.7824,劳动投入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4932和0.3163,要素投入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考虑空间异质性的GWR模型局域变参数估计结果显示,资本投入的弹性系数在0.6905~0.6958之间,劳动投入的弹性系数在0.4859 ~0.4989之间,各个省城的要素投入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GWR模型能在纳入空间异质性的前提下有效地估计区域旅游业弹性系数,增强了区域旅游业发展政策含义的差异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6.
作为新一代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他们追逐个性引领时尚,有着强烈的消费欲望,但由于他们是纯粹的消费者,客观上又制约了他们的购买力,因此关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例,对大学生服装消费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此对大学生的服装消费给予切实的引导,并对服装厂商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7.
本研究通过ELES模型,分析了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相关数据,并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边际消费倾向、基本需求及收入弹性等系统分析,揭示市场经济加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和信息观念,在收入增加的前提下,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 需求将呈现的消费趋势及消费新热点.  相似文献   
68.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现状1.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三种表现形态能源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并影响着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而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首先或者最终体现为对能源总量的需求增长。主要表现为:(1)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其对能源总量需求的增长。即每增加一单位的GDP所增加的能源需求量,大于原来每一单位GDP的平均能耗量。(2)经济增长与其对能源总量需求的增长同步。即每增加一单位的GDP所增加的能源需求量,等于原来每一单位  相似文献   
69.
林孟涛 《科技和产业》2011,11(12):74-77
基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析了福建省1990-2010年的能源消费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福建省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波动幅度较大,能源利用的相对效率和绝对效率皆有待提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提高能源利用水平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农村“三产”融合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解析产业与劳动力的耦合互动关系,能够清晰地认知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为农村产业布局提供规划依据。方法 文章构建了“三产”产业融合与乡村劳动力融合的定量测度模型,并展开了江苏省地级市耦合评价分析。结果 (1)苏北乡村地区农业生产仍是重点,涉农二产主要围绕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链的延伸。苏南乡村地区二三产业涉农程度低,主要涉农二产为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2)一二产业融合与乡村劳动力融合的发展水平和空间格局决定了“三产”融合的总体水平和格局,一三产业融合指数总体较低且差异较小。(3)产业融合的高值区是以“宿迁”为核心的苏北地区,乡村劳动力融合的高值区则是以苏锡为核心的苏南地区。(4)江苏省“三产”产业融合与乡村劳动力融合错位分布,空间耦合性低。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两系统逐步走向解耦。结论 苏北地区应加强农业产业链和增收价值链的延伸,从而增强就业粘性;苏南地区可考虑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促进“三产”融合;地方政府应在区域产—劳耦合自组织基础上,通过政策、机制创新的他组织干预促进“三产”融合和产—劳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