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12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9篇
计划管理   165篇
经济学   58篇
综合类   10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8篇
农业经济   123篇
经济概况   5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引领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路径。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本质特征出发,明确指出国土空间在承载规模巨大的人口体量、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匹配程度、夯实和平崛起根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国土空间格局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运用区域利益概念,指出明确不同类型区域的功能定位以及探索可行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协调不同类型区域关系并构建科学合理且可持续的利益协调机制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面临的主要空间难题,并指出从区域利益共增到区域利益同增是破解这些难题的根本原则。最后,从国土空间规划的约束性、整体发展质量的方向性、国土承载能力的前提性、价值转化机制的工具性、利益协调机制的核心性等五个方面提出加快构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土空间格局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2.
控规调整是控规实施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如何处理好控规调整的管理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是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挑战。文章分析了控规调整的要求与背景,结合国内外控规调整的实证研究及义乌市实际情况,从技术和管理等多方视角,对控规调整内容及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调整的思路与建议,并从保障底线、正向调优、技术修正、高效审批等方面,探索控规调整规范化路径,以期对国内其他城市制定控规调整管理规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3.
为贯彻落实“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指示精神,国土空间规划工作需要结合城市发展规律,确定高质量发展基本目标,全面落实公园城市理念,为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创造稳定条件。文章主要针对城市空间规划设计进行探索,将宛山湖作为研究案例,在初始阶段明确了公园城市的背景与发展理念,之后介绍了宛山湖发展的优势,最后提出了在公园城市引领下,开展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案,希望解决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公共服务体系以及道路交通设计遇到的问题,满足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4.
本文主要从城乡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展开深入研究,结合国土规划的概念和研究,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规划的一致性,如规划属性的一致性、规划对象的转变、规划内容的转变等,然后又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主要包括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与各空间类规划战略的关系、注重国土空间要素空间管理和综合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65.
研究目的:厘清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概念内涵,揭示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适宜性评价的核心需求和现实挑战,反思与改进评价的逻辑思路。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概念经历了从土地利用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嬗变,具有空间协调性、时序统筹性、效益综合性三重内涵;(2)国土空间规划对适宜性评价提出了安全、效率、品质等需求;(3)现行适宜性评价思路忽视了人类活动与国土空间长期交互的“适应性”状态、对地域功能的空间联系缺乏足够重视、对多元人本需求关注不足;(4)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需尊重国土空间“适应性”状态、满足人类多层次需求、凸显适宜性空间结构,建立适宜性评价、适应性修正、结构性优化“三位一体”的思路。研究结论:科学辨识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内涵,应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适宜性评价的需求和挑战,改进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逻辑和思路,赋能国土空间增值。  相似文献   
66.
67.
《经济地理》2021,41(4):221-232
乡村地域空置和荒废的人居空间合理处置利用对国土空间的格局优化至为重要。文章借鉴收缩城市研究成果,针对乡村地区人口外流以及住房空置和荒废现象提出"收缩乡村"的概念、测度方法和精明收缩规划策略。以豫东地区典型村庄为例,基于持续3年的跟踪调查,分析豫东平原典型收缩乡村的空间表征,从家庭角度剖析收缩形成的机制。研究发现其基于户籍人口和人居空间的收缩值分别达到45.82%和60.80%,空间表征为破败与繁荣并存,住房"空"而不"衰",具有空置住房相对分散,荒废住房相对集中等特征。城镇化和农民生计变化引发的就业与生活空间的分离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分离是空置的首要原因;家庭结构重组加速住房过滤进程是荒废的首要原因;宅基地接替速率趋缓和成功市民化是造成空置和荒废的重要原因。最后,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文章从确立精明收缩的规划理念、加强收缩乡村识别和空废感知、构建宅基地评价和用途引导体系以及土地制度与政策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收缩乡村的精明收缩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68.
69.
《经济地理》2021,41(7):10-19
文章以厦(门)漳(州)泉(州)都市圈为案例,通过分析资源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异和时序演变特征,认为厦漳泉都市圈东部沿海的资源环境压力显著高于西部山区,近25年资源环境经历了2000年前的起步耗损、2000—2010年的快速耗损、2010年后的趋缓耗损的阶段。识别出资源环境各要素对都市圈的胁迫关系,认为环境污染因子的影响最大,水土资源因子的影响次之,生态质量因子的影响最小,它们的灰色关联系数分别为0.90、0.85、0.75。在资源环境不断施压的过程中,都市圈主要的响应与反应表现为与资源环境高度关联的产业部门产值和产品结构出现了波动调整、产业链条的中低端生产加工环节加快由资源环境趋紧地区向宽松地区转移、承载上述产业转移的建设用地在空间上打破行政区划束缚并加速向易于接受辐射的地区集聚。最后围绕资源环境禀赋多寡与约束力的强弱关系、资源环境各类要素约束的机制、缓解都市圈资源环境约束的创新方向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0.
住房、交通与城市空间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归纳了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框架下居住模式和交通体系空间互动关系的基本理论,之后对国际学术界相关的定量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着重讨论了住房与交通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效应,包括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中低收入者福利和环境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住房和交通相协调的城市空间规划的三个目标,并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