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3篇
  免费   49篇
财政金融   340篇
工业经济   71篇
计划管理   436篇
经济学   1013篇
综合类   162篇
运输经济   33篇
旅游经济   115篇
贸易经济   305篇
农业经济   205篇
经济概况   4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衰退产业中企业创新战略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衰退产业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产业形态。产业创新是衰退产业中企业的生存选择。衰退产业创新有三种基本战略,即进攻型创新战略、防御型创新战略和模仿与依赖型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32.
转轨以来,中国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的数量扩张.这是因为,经济非国有化改革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是一种增量式改革.这种改革使得体制内利益在未受影响的条件下,实现了帕雷托式的增长.然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带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同比改善.这是因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一般都过分强调以利润为中心,忽略环境成本,并且由于融资困难等因素导致了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弱化;其次,中国引进的外资不仅在技术和管理创新的扩散效应上没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日益增加的加工贸易通过转移定价方式使中国经济不能充分享有出口增长带来的利润贡献.  相似文献   
33.
Catching up and falling behind,a vintage model approac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literature on catching up suggests that due to diffusion and imitation, relatively backward countries should grow at a faster rate. A model along lines suggested by Abramovitz is constructed to examine this. A country's change in productivity (technological gap) is supposed to depend on the productivity gap itself (relatively backwardness), social capability of adopting new technology, and R&D-activity. Together with a vintage growth model, this set-up gives a lot of different possible explanations of why growth rates differ among nations. The possibilities of both catching up and falling behind ar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34.
Endogenous innovation and imitation in a model of equilibrium growt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provides a growth model in which innovation as well as imitation occurs. Economic growth is due to product innovations. Innovators driven by the possibility to appropriate monopoly profits do not remain in their monopolistic position forever. Latecoming imitators get into possession of the private knowledge of production through investments in R & D. Imitated products are marketed in oligopolistic markets. Imitation proves to be profitable despite a single factor market and positive imitation costs. A steady-state equilibrium with positive imitation and innovation rates as well as different market structures can be derived. Finally, the effects of industrial policy measur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5.
高投资、宏观成本与经济增长的持续性   总被引:68,自引:7,他引:68  
过去20多年,中国高投资—高增长的发展模式以宏观成本积累为代价。增长是中国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主题,但是以高成本为代价的高投资—高增长发展模式的持续性如何?本文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高投资的政府激励机制及宏观成本边界和高成本增长的临界点;进而指出,在开放经济中,资本流动、外部需求和供给冲击构成高成本投资模式的现实约束,政府必须权衡粗放式高增长的宏观收益和成本,制定相应的政策来约束低效率的投资行为,实现全社会的福利优化。  相似文献   
36.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对我国1978~2002年产业结构变化状况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考察产业结构变动引起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的相应变化.实证检验表明,这一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基本符合工业化发展的演变规律,但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看,产业结构转换仍滞后于总量增长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需要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37.
本文对1978—2004年中国农业增长进行了理论与经验两方面的分析。分析的结果是,在农业生产中实施的不同土地制度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形成不同的激励,而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推行的价格、财税制度变革又以形成的利益空间影响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人们的积极性,因此,制度变迁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借助计量和统计方法,对1978—2004年不同阶段内农村土地制度和价格、财税制度变化影响农业增长的情况进行了检验,用以说明制度变迁的突出贡献。由此可以建议,应该把农村经济制度创新作为实现农业持续增长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38.
增长失衡与政府责任——基于社会性支出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当前中国的发展出现了以国富与民生关系失衡为本质特征的增长失衡。本文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与民生有关的政府责任切入,指出当前中国与民生状况直接相关的政府社会性支出的不足,是导致增长失衡的重要原因。为此,政府应在提供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承担起基本的责任,加快财政支出结构转型,增加社会性支出的比重,改善民生状况,纠正增长失衡;并通过社会性支出的增加,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推动增长路径的转变,实现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9.
人力资本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81,自引:1,他引:81  
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了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1996—200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效率变化指数。为了减少计算偏差,我们在使用承认无效率项存在的生产前沿技术的同时,引入了人力资本要素。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增长迅速,30个省区的经济增长效率差距逐年扩大。同时我们发现在引入人力资本要素后,1996—2003年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得益于技术进步;如果不考虑人力资本存量,则低估了同期的效率提高程度,而高估了期间的技术进步指数。  相似文献   
40.
There is currently substantial interest in valuing various services provided by different ecosystems. Concurrently economists have ascribed substantial effort on expanding traditional forest accounting systems by environmental services.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curtailing the existing gap between green account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for valuing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The multitude of links between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and economy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theoretical model for forest-economy interactions. By utilizing recently updated data we also incorporate empirical value estimates of these services comparable to other goods into Finnish forest accounting system. Finally, we discuss some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clarify the interpretation of some value estimates incorporated to national forest accou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