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257篇
工业经济   94篇
计划管理   1136篇
经济学   397篇
综合类   236篇
运输经济   69篇
旅游经济   9篇
贸易经济   475篇
农业经济   69篇
经济概况   974篇
信息产业经济   8篇
邮电经济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县域是完成农民就近城镇化、实现城乡要素跨界配置、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最为基础的空间单元.在一些户籍人口规模大的县域,县城公共服务设施的提标扩面是保障城镇化质量的关键,而教育设施至关重要.通过剖取皖北太和县重点研究,发现该类县城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基础教育驱动人口集聚的城镇化景观,现象背后折射出农业转移人口以家庭为单位用时空成本换代际流动的诉求,即该类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农村学生家庭在乡城迁移过程中发生了从"半耕半工"向"半工伴读"的分工模式转变,家庭成员因就近陪读和远距离务工相结合而呈现横跨乡村—本地县城—异地大城市的时空离散.以教育为媒介,上一代在付出巨大时空成本的同时,下一代进行着"城市性"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的社会习得,积累融入社会阶层体系的文化资本,乃至以考学作为通道,实现基于代际之上的城镇化.研究对于具体规划实践中,认识县域城镇化的特征趋势、扩大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中教育资源的供给,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2.
3.
南宋时期的城市,迫于军事对峙形势,在强化其经济功能之外,防御性能也日渐加强,表现为军事性城寨普遍存在。南宋凭借强大的人力和财力支持,在南渡之初练兵与筑城之争后,形成了筑城防御之风。在城郭的结构和防御设计上,呈现出对唐城的因袭和创新,采取城砖包砌法,并设有专门的筑城队伍和人员。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分析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当中物流动作的特点和做法,并不是隔岸观火看热闹,而是通过对先进经验的学习和教训的吸取,为我国军事物流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因此,在我们这次小型研讨会上,专家们更多探讨的是此次美军物流运作对我国军事物流发展的启示。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说法,应该会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6.
7.
8.
一名普通的行政干部,痴迷航空科研攻关,入伍31年,取得的30项科研成果全部被列装,其中20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和四等奖,先后1次荣立二等功,4次荣立三等功。  相似文献   
9.
2000年12月6日,日本在炮制其2001~2005防卫编成时,抛出了惊人计划,决定建造两艘大型“直升机母舰型驱逐舰”。军事分析家指出,这将是近年来日本继装备“大隅”级两栖攻击舰之后,建造的又一型“准航空母舰”。它的建造及投入使用,预示着日本拥有航空母舰已不太遥远,同时也使日本向军事大国迈进了一大步,其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军工企业大多建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强国,老一代领导人举倾国之力,在较短的时间里建设了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军事科研与工业基础。正是这一军事工业力量支撑着年轻的共和国走过建国初期最为艰难的历程,但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十分棘手的摊子。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世界冷战的结束以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经济建设成为主题,国有军工近500户企业、150万从业人员、数千亿元固定资产则成了国家的巨大包袱。2002年以来中央采取“破产、改制、剥离企业办社会”等办法,将国有军工企业减少到152户,从业人员控制在50万人以内。这一系列举措对于军工企业脱困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从十大军工集团2004年报表所反映出的经济数据就可以看出,我国军工企业通过几年的改革已经走出低谷,开始了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