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06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71篇
财政金融   1549篇
工业经济   1544篇
计划管理   4404篇
经济学   4091篇
综合类   1448篇
运输经济   232篇
旅游经济   46篇
贸易经济   3264篇
农业经济   1741篇
经济概况   5404篇
信息产业经济   39篇
邮电经济   43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584篇
  2014年   1383篇
  2013年   1664篇
  2012年   2131篇
  2011年   2176篇
  2010年   1975篇
  2009年   1512篇
  2008年   1706篇
  2007年   1448篇
  2006年   1227篇
  2005年   1237篇
  2004年   1183篇
  2003年   1176篇
  2002年   945篇
  2001年   706篇
  2000年   537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二次城市化、土地开发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肖文 《财经研究》2011,(9):112-122
文章将二次城市化水平定义为城镇户籍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重,构建了一个包含城市化、二次城市化和城市土地开发的中央计划者模型,在利用1985-2008年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当人口在城市落户的成本较高时,提高二次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用地相对面积会显著降低经济增长率;当落户成本较低时,上述负面影响并不明显。在进一步推进城市化的同时,应保持城乡用地的动态平衡,根据落户成本施行差别化的户籍开放和土地开发政策,让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成为吸纳人口进城落户的主要场所,这为"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有关城镇化的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节点。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之变让我们重新审视和调整未来的增长之路。中国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当传统比较优势下降,经济内生原动力明显不足时,是否能够寻找到推动新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既要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又要把握“前所未有的机遇”。“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由外向驱动型向内向驱动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赖国际资本向培育壮大本土资本转变”,这些将使中国经济释放新的增长动能。  相似文献   
993.
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模式。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新型创新形态。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是行为主体在一定动力的驱动下进行的,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也不例外。技术推动、需求拉动、竞争逼迫以及企业家精神等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动力。基于价值链、价值网络、价值星系、资源能力以及盈利模式的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94.
根据中心地理论及空间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首先通过引入冰山运输成本建立了一个以重庆、川南、川东北、成都平原四个城市圈为支撑点的空间菱形经济模型,然后分析了不同的运输成本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最后将成渝经济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空间布局与城市圈的空间菱形模型相结合,阐释了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城际轨道交通网的空间布局可降低各城市圈之间的运输成本,从而促进经济区内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集聚、加快成渝城市群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995.
以资源型省份山西省为例,利用1978—2009年山西省服务业增长及城市化率的时序数据,采用回归系数分析法和相关系数分析法,实证分析了资源型省份的服务业增长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促进资源型省份服务业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6.
刘伟  李琳 《技术经济》2011,30(12):70-74,80
以要素禀赋为基础,构建了区域产业转移作用于我国内陆城市的城市化进程的钻石模型框架,建立了区域产业转移中影响内陆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各要素(劳动力、土地与自然资源、技术、知识和资本等)流动与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各要素流动与演化的不同路径对我国内陆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作用机制和作用强度。研究表明:在区域产业转移的不同阶段,各要素流动与演化对我国内陆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程度和作用强度呈明显差异,具有不同的经济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997.
陈栋生 《发展研究》2011,(8):120-120
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尤应重视城市的科学发展。为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什么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如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这是须要搞清楚的时代新课题。经济科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程必定研究员的新著《从区域视角重思城市化》,就是系统探索这个时代新课题的一部力作,很值得关注城市化问题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一读。  相似文献   
998.
中国城市化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与服务业存在密切关系,通过构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1-2009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地区差异较大,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扩大;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协调度来看,各地区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优质协调的省份和严重失调的省份都较少,轻度失调和基本协调的省份较多;从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来看,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999.
中国省域劳动就业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峰  晏荻 《经济与管理》2011,25(7):23-29
利用2000-2009年中国29个省级单位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劳动就业的各因素及其空间效应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省际劳动就业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邻近省域就业的溢出效应对本省具有正向影响,且该效应从东部到西部地区呈阶梯状依次递减,东部地区就业较中西部地区具有更强的区间联动性。省域技术进步、财政支出、市场化和产业结构优化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地区层面均对劳动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财政支出对中西部就业的影响明显大于东部地区;城市化与实际工资对东部就业影响不显著,但能够显著促进中西部地区就业增长。促进区间联动、加快市场化、城市化和产业结构优化步伐、完善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是增加就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00.
本月盘点     
权威发布发改委: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模式发生重大转变?中西部将培育一批新城市群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宪平6月8日透露,我国已出台并即将公开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未来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模式发生重大转变。《规划》确定,我国将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在优化提升东部沿海城市群的基础上,在中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