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133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31篇
经济学   114篇
综合类   42篇
贸易经济   98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9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贸易条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均衡汇率理论,应用协整模型,采用真实变量分析了1980-2003年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及其与均衡汇率的失调情况,进而研究了不同时期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贸易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贸易条件与中长期以及短期的实际汇率存在显著的关系,贸易条件的恶化或改善是导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或贬值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贸易条件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2.
本文试从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视角,以劳动力平价为分析基础,分析在不对称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人民币汇率水平问题。通过对中美劳动力平价以及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韩国三国的劳动力平价的比较研究,发现对美元而言,人民币1998年之前存在着较严重低估,1998年之后低估程度缩小;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韩国三国而言,10年来一直处于竞争性均衡中,在劳动力平价上不存在比较优势。因而,只有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考虑东南亚国家货币的影响,才能保证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以2001年~2013年HS分类标准下制造业出口的季度数据为样本,用不同要素类型制造业的出口比重描述制造业的出口结构,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模型(VECM)及脉冲响应函数法分析人民币汇率水平及其波动对制造业出口结构的长期和短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制造业出口总量有着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不同类型制造业出口对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汇率波动的响应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54.
基于非线性视角,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短期国际资本与资产价格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传统的常参数模型所获得的结论存在明显的估计不足,同时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提高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在不同滞后期下存在明显的差别,而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则始终表现为促进作用;另外,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对汇率的冲击在金融危机后明显减弱,并且在不同时期变量之间冲击的大小也存在差异,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各变量受到冲击的响应幅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相似文献   
55.
文章采用带符号约束的因子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FSR-BVAR),检验了引入汇率预期后实际汇率波动对宏观经济目标影响效应的变化,对比分析了实际汇率和汇率预期对宏观经济目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汇率预期对宏观经济调控具有引导作用,汇率升值预期对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和就业具有正向引导,对物价水平具有负向引导;引入汇率预期,实际汇率波动对稳定物价水平和促进就业的有效性显著提升,对促进经济增长有效性无明显变化,对平衡国际收支有效性有所下降;在预期引导下,汇率预期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的调控更有效,实际汇率波动对稳定物价和促进就业的调控更有效;汇改后,预期引导下的实际汇率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及国际收支的调控能力显著提高,对就业影响效应减弱,而汇率预期对经济增长、价格水平及就业水平的调控效果减弱,对国际收支影响效应增强。  相似文献   
56.
基于非线性视角,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短期国际资本与资产价格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传统的常参数模型所获得的结论存在明显的估计不足,同时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提高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在不同滞后期下存在明显的差别,而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则始终表现为促进作用;另外,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对汇率的冲击在金融危机后明显减弱,并且在不同时期变量之间冲击的大小也存在差异,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各变量受到冲击的响应幅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相似文献   
57.
本文基于行为均衡汇率模型,采用1994年第1季度-2008年第2季度的时序数据样本,运用Johansen协整技术测算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并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基本面因素能较好地拟合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化过程;人民币实际汇率经历了三次低估和三次高估,但失调程度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   
58.
人民币汇率,狼烟又起.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笔者有几点认识,想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我们可以改变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但是我们很难改变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 这是一个重点,然而我们漠视了这个重点.这个重点的直接含义:世界经济真的存在什么失衡的话,那也一定不是因为人民币汇率低估的缘故,至少不是因为人民币汇率低估本身的缘故.如果工资和价格具有弹性,经济具有古典特征,那么人民币汇率是无所谓低估的.  相似文献   
59.
潘勤华  张锡锋 《经济论坛》2009,(19):124-126
本文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在单一的固定汇率体制下,实际汇率的贬值可以促进贸易部门的就业,且存在滞后性,同时实际汇率的变化对非贸易部门的影响较小且难以确定;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下,由于预期的变大,实际汇率的变动对两部门就业的影响均不显著。最后本文得出结论,在现行汇率体制下,升值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0.
本文在巴萨效应理论的基础上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分解,发现一价定律偏离因素是2012年以前实际汇率波动的主导诱因;而在进入2012年以后,相对价格波动因素对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更为显著。随后,本文采用TVP-VAR模型探究二者与三次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间的时变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一价定律偏离与三者间的互动影响机制较为稳定;而相对价格波动对三次产业发展的抑制效应在样本末期明显增强。这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可贸易品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导致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之间的价格差异持续扩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三次产业发展。因此,政府和货币当局应引起高度重视,调整对外贸易结构,降低可贸易品生产者成本,盘活可贸易品存量,缩减国内外相对价格差异,从而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合理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