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7篇
工业经济   10篇
计划管理   47篇
经济学   23篇
综合类   6篇
贸易经济   23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0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中小企业敏捷性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及动态联盟敏捷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个合适的敏捷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敏捷性进行了分析论证,为中小企业敏捷性的实现及动态联盟的组建与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2.
企业动态联盟敏捷性的评价与测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动态联盟敏捷性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的分析,对动态联盟敏捷性因素进行了评价,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分析了敏捷性的相关评价要素,建立了动态联盟敏捷性的评价和测度模型,利用AHP法确定各因素权值,然后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73.
刘娟娟 《价值工程》2019,38(13):189-192
目前,国内外学者组对织敏捷性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组织敏捷性特征研究、相关因素研究、框架研究、度量指标研究以及实证研究,而对组织敏捷性的实现以及将组织敏捷性的理论成果应用于实践关注较少。基于此,文章从组织敏捷性的共性中全面分析组织敏捷性的定义、框架、度量指标,之后结合实践角度,研究敏捷性的实证研究现状及提升方式,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企业全面转变组织敏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75.
孙道荣 《财会月刊》2010,(6):I0026-I0026
磨蹭不是一种良好的行为方式,它不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往往会使孩子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以后也很难能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所以,我们应该设法帮助爱磨蹭的孩子改掉这个习惯。  相似文献   
76.
徐敏  余洪斌 《上海质量》2014,(10):36-38
EFQM卓越模型是一个自我评估工具,用于帮助企业经常检查自身活动和活动结果,确认哪些阶段达到卓越,全面帮助企业提高绩效水平。1991年,欧洲委员会副主席马丁·本格曼先生倡议,欧洲委员会、欧洲质量组织(EOQ)和欧洲质量基金会(EFQM)共同发起设立EFQM奖项。  相似文献   
77.
孙华 《北方经贸》2014,(12):63-6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周围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敏捷性营销越来越受重视,敏捷性营销既是营销行为又是刺激行为,敏捷性营销注重从客户的消费趋性变化中把握消费需求以及企业竞争行为的变化,以达到营销效果的长期性和持续性。通过企业营销业务活动的熟练性和掌握力度,来展开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敏捷性营销。  相似文献   
78.
79.
以具有异地分布式信息系统开发经验的软件开发人员为研究对象,从技术敏捷性和业务敏捷性二元中介机制出发,探讨了关系沟通敏捷性对GDISD团队开发绩效的影响,并对具有异地分布式信息系统开发经验的269名软件开发人员调查数据进行了层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关系沟通敏捷性对开发绩效具有正向作用;技术敏捷性是通过关系沟通敏捷性提高开发绩效的可行方案,业务敏捷性在关系沟通敏捷性和业务敏捷性关系中未起到中介作用;开发方法越敏捷,关系沟通敏捷性对技术敏捷性的负向影响越强,进而对开发绩效产生的负面效应越大。  相似文献   
80.
我国中小企业敏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物质产品日益丰富,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消费者需求日渐个性化和多样化;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市场环境动态多变、市场竞争全球化的态势日益明显,能否生产PTCQSE顾客化产品(产品品种多(P)、产品上市时间短(T)、价格合理(C)、顾客对质量满意(Q)、售后服务好(S)和对环境仁慈(E))成为企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为迎接挑战,"人类制造模式的第二次大转变"已形成全球化的浪潮.作为典型的代表,敏捷制造的使能技术与过去我国推行的CIMS、CAD、CAM、FMS等相比更加全面、客观和综合,而且敏捷制造倡导的是"适度自动化"策略而不是"高度自动化"策略,也不一定需要大量投资,因此这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在我国也更为可行.本文主要面对中小制造企业,分析了企业敏捷性的影响因素,就如何提高我国中小企业敏捷性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