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281篇
工业经济   13篇
计划管理   50篇
经济学   92篇
综合类   31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62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46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常态新金融2008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已逾六年。2014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地缘政治动荡反复出现,结构性矛盾犹存。美联储退出QE后,欧央行和日本央行接踵宣布将QE进行到底,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分道扬镳将再次考验新兴经济体,美国何时加息更成为盘旋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空的最大不确定性。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在2013年的动荡后,正面临杠杆率攀升、金融膨胀和失衡加剧的再次逆袭。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在物价形势稳定、国际收支趋于平衡、经济潜在增速下行、杠杆率不断快速攀升的背景下,"控杠杆"与"稳增长"同时成为货币当局的现实目标,给其政策操作带来了较大挑战。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涵盖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和货币当局的DSGE模型来考察"稳增长"和"控杠杆"双重目标下货币当局最优政策设定。基于数值模拟分析,本文考察了不同政策参数设定下模型稳态和动态的变化,以及货币信贷外生冲击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货币增速本身受到多方面因素制衡,单纯依靠货币当局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来降低杠杆率的效果并不理想,且货币当局政策效果缺乏稳定性。因此,当前有必要减轻货币当局控杠杆的压力,通过包括结构性改革在内的多种措施来化解高杠杆率。  相似文献   
23.
《中国总会计师》2014,(11):11-11
<正>11月20日,银监会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银行业杠杆率监管政策框架,对《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银监会2011年第3号令)进行了修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银监会将根据各界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适时发布。修订后的《办法》在维持原基本框架和杠杆率监管要求的同时,对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杠杆率分母)的计量办法进行了调整。一是改变了贸易融资、承兑汇票、保函等表外项目的  相似文献   
24.
从2015年6月起,中国股市爆发危机,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文章重点分析了"股灾"前高企的"杠杆率"与股市崩盘的内在联系,并着眼于马克思主义新市场理论,剖析此次"股灾"发生的原因。研究2015年中国"股灾"爆发原因对于稳定股票市场、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安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5.
艾伦·格林斯潘曾暗示房价不可能下跌;本·伯南克曾暗示次贷市场的问题得到了控制;珍妮特·耶伦认为市场自满不是问题。或许有朝一日,美联储现任主席将与前任们一样,后悔自己说过的话。  相似文献   
26.
2008年以来,我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快速增加。企业的高杠杆率,为金融风险的爆发埋下了隐患。因此,企业去杠杆化刻不容缓。通过依托河南省73家上市公司数据,结合抽样调查,分析了当前非金融企业杠杆资金的现状及影响"去杠杆"的主要因素,并寻求"去杠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7.
本文基于31个省份2007~2017年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研究我国居民杠杆率快速上升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住房价格、住房需求与居民杠杆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居民杠杆率也将进一步上升。因此,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缓解人口老龄化负面影响,对遏制居民杠杆率的快速上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8.
本文构建了包含金融摩擦和价格黏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冲击对于产出和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及不同的企业融资溢价、杠杆率、高低风险企业比例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并对比了基准泰勒规则和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规则下的福利损失情况。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一是随着企业外部融资溢价的增加,单位货币政策冲击引起的波动增大;二是企业杠杆率的降低有助于降低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三是技术冲击短期内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杠杆率;四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企业杠杆率的升高,而盯住企业杠杆率的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规则,社会福利损失下降得比较明显,企业杠杆率应成为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作用的一个"关注"变量。  相似文献   
29.
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行为,构建商业银行追求利润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出商业银行将资产配置到实体经济领域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金融监管的角度出发,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项目进一步分类为杠杆类、通道类,利用25家商业银行2009到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针对商业银行的杠杆类、通道类资产负债的监管,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价格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方面,银行的杠杆率对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有显著正向效果,但是资金通道长度对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影响并不显著;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价格方面,杠杆率对银行资金价格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通道长度则会显著增加资金成本;商业银行的国有、股份制、城商行性质对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影响也不显著,但是同等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国有性质会显著降低资金价格水平。  相似文献   
30.
债转股是有效降低宏观杠杆率,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自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以来,我国市场化债转股持续推进,截至2019年6月300,债转股签约金额约2.4万亿元,实际到位金额达到1万亿元。为解决债转股资金问题,2018年7月人民银行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7000亿元用于“债转股”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