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1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32篇
经济学   54篇
综合类   12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23篇
农业经济   64篇
经济概况   26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孙颖  易浪  尹少华 《经济地理》2022,42(4):190-201
植被覆盖变化是评估生态效应与治理成效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基于洞庭湖流域2000—2019年MODISNDVI和同期气温、降水、土地利用等相关数据,运用Sen+Mann-Kendall、Hurst指数、偏相关分析、残差分析等多种方法,全面分析了流域植被覆盖时空演化与未来变化趋势,主要结论如下:(1)年际变化上,流域生长季NVDI呈分阶段波动上升趋势,植被覆盖显著增加。(2)空间分布上,流域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状况良好,呈“西高东低”分布特征;但未来流域大部区域植被NDVI可能呈增长放缓或退化趋势。(3)气候影响因素上,流域生长季NDVI与降水和气温变化均呈正相关,但气温对植被生长的正向促进作用强于降水。(4)人类影响因素上,农业生产与生态工程建设对流域植被变化具有正面效应;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植被变化具有双重影响作用;城市扩张则是导致NDVI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未来流域生态治理范围应重点关注残差呈持续减少特征的湖区沿线、经济较发达区域以及已建成经济区的周边扩展区域,构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机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态协同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232.
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核心目标是提升流域内城市在主体功能实现和民生发展方面的协调发展水平,实现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利用江西、湖南、湖北三省37个地级市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两湖”生态经济区设立对流域内城市协调发展的带动效应。研究发现:“两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显著提升了流域内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且该规划的带动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与时间动态异质性。通过进一步分维度分析发现,生态经济区规划对民生发展水平的提升效应较其对主体功能实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以上结论对生态经济区流域内城市走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233.
目的 洞庭湖平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生态功能区,探究其耕地利用效率动态演变特征,为有效治理洞庭湖平原耕地面源污染问题,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缩小地区间效率不平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环境约束视角下构建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及核密度估计法探究其动态演化特征。结果 (1)耕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面源污染及碳排放对耕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影响效应;(2)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在研究时限内呈平缓的“升—降—升”演变趋势,整体耕地利用效率均值为0.861,未达到最有效的生产前沿,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为生产要素投入及非期望产出两方面的冗余,其中各项资本要素投入冗余为最主要因素;(3)2007—2017年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高4.7%,技术进步是耕地利用效率总体提高的最主要因素;(4)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在2007—2017年存在着显著的“双峰”态势,且该极化现象越来越显著,内部差距呈现先变大再缩小的动态演变特征。结论 应对效率低效地区加强农业生态生产意识构建和实施科技助推战略等,以提升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34.
洞庭湖流域的岳阳、益阳、常德三市为研究对象,运用NDWI指数、Horton-Strahler水网分级、水网格局指标计算、协调状态评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探析洞庭湖流域1990—2020年水网空间形态和结构演化特征,揭示水网格局演变的主要经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00—2020年,洞庭湖流域水面率、河网密度和干流面积长度比值等指标均呈现波动减少趋势,水网结构稳定度波动明显,流域水网生态空间出现破碎化和主干化趋势。(2)洞庭湖流域水网生态空间退化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城市间社会经济与水网格局协调关系呈现出“西部>东部>中部”的空间特征。(3)洞庭湖流域水网格局差异演变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其中城镇化率是首要因素,也是水网生态空间退化的主要驱动力;产业结构是重要因素,其中第一产业发展对水网格局演变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是水网空间退化的次要因素。持续的城镇化进程给流域水网生态空间保护带来严峻挑战,未来洞庭湖流域水网治理应重点关注城镇—水网协调发展严重失衡的地区,通过控制负向驱动因素发展来保障流域水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和水网格局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35.
姚茹云  帅红 《科技和产业》2023,23(2):137-144
提高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系统环境承载力,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选用空间形态学方法(MSPA)、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和电路理论模型,判别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研究表明: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共识别生态源地17742.35km2,廊道121条,长579.73km;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共识别夹点42个,障碍点29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低值区面积4044.46km2;基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的生态现状,制定针对性生态保护修复策略,为研究区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