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5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6篇
财政金融   1402篇
工业经济   432篇
计划管理   2028篇
经济学   2484篇
综合类   573篇
运输经济   64篇
旅游经济   44篇
贸易经济   1394篇
农业经济   2680篇
经济概况   2895篇
信息产业经济   23篇
邮电经济   14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377篇
  2014年   893篇
  2013年   755篇
  2012年   764篇
  2011年   837篇
  2010年   858篇
  2009年   905篇
  2008年   1084篇
  2007年   888篇
  2006年   824篇
  2005年   865篇
  2004年   915篇
  2003年   845篇
  2002年   619篇
  2001年   539篇
  2000年   399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重庆国际经贸》2002,(1):22-27
3月14日下午3时,人民大会堂台湾厅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亚视、大公报、路透社、日本共同社等中外100多家新闻机构的记者应邀参加。  相似文献   
33.
实施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至关重要。西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部分地区已丧失了基本的人类生存条件,使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长期处于极端贫困状态,在加强这些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同时,如何有效地解决这部分特别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34.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是制约区域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中枢,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必然能够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分析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认识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影响其发挥作用的限制性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改善和巩固金融生态环境,使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实现最大化。  相似文献   
35.
人类文明尽管只有五千年的历史,却已完整地覆盖了庞大的地球,今天,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找到工农业合作留下的痕迹。应该说,这些智慧的成果大多数改善了社会福利,使人作为物种空前地强大,空前地幸福,但也应该说,其中有些——而且现在越来越多——属于对自然环境的自作聪明。例如——  相似文献   
36.
梁太平 《广西经济》2004,(10):30-31
确立地方经济发展思路,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发展道路。江州区委、区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后认为,实施以“保生态、促发展”为核心的生态发展战略,符合江州区资源实际,符合我国的未来发展战略,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江州区实现经济、社会与人、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7.
38.
柳民 《发展》2003,(6):22-23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我国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尽管水资源总量达28124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6位,但年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位居全球第110位。并且由于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的区域分布极不均衡,与耕地、人口的分布也不相适应。尤其是西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人口占全国十三分之一,而水资源长期年平均为1635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5.84%,即十八分之一。干旱缺水,是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也是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最大的资源制…  相似文献   
39.
刘存玺 《致富之友》2003,(12):46-4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前二十年,把我国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建设小康社会没有合理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没有持续、健康、有序的文明传承,则是难以实现的,如何走出一条利用“~方水土,养一方人、富裕一方人”的良性循环之路,本人就面临东胜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40.
谢宏维 《中国农史》2003,22(2):116-122
从明后期开始进入徽州地区的外地棚民,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在当时的社会条件制约下,此类经济活动耗费了大量的资源,破坏了徽州农村的生态环境,损害了地方和国家的利益。针对这一问题,清代徽州乡村社会各种民间力量和官方联合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驱禁棚民运动,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