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6篇
财政金融   415篇
工业经济   462篇
计划管理   1237篇
经济学   1108篇
综合类   516篇
运输经济   65篇
旅游经济   74篇
贸易经济   1355篇
农业经济   1000篇
经济概况   1361篇
信息产业经济   22篇
邮电经济   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533篇
  2013年   564篇
  2012年   646篇
  2011年   708篇
  2010年   641篇
  2009年   553篇
  2008年   599篇
  2007年   493篇
  2006年   434篇
  2005年   439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李怀博士的著作《自然垄断理论研究》终于问世了,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4年来,李怀不仅认真地学习了博士生的规定课程,而且在论文的写作上也下了很大工夫。在博士论文答辩通过后,他吸取了各位答辩委员的意见,对全文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并增加了第4部分的内容。 本书由4个部分构成。在第1部分,作者大胆地向前人的自然垄断理论挑战。首先,对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本次可加性概念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讨论。接着,回顾了自然垄断理论产生、发展和创新的3个阶段。最后,从模型、方法、逻辑等7个方面指出并分析了当代自然垄断理论的缺陷。在这些分析中颇有创新的见解。 第2部分是全书的重点。作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自然垄断理论进行了重构。首先,阐述了建立新的自然垄断理论所需要的研究方法和路径,这是理论模型建构的前提。接着,作者还在讨论技术与规模之间可能产生的3种经济效  相似文献   
122.
一个国家、地区或者企业,它发展的基础是什么?我们称之为资本。世界银行在2000年首次提出,一个国家、地区或者企业,它的发展依靠三大资本,即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其认为这三大资本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地区或者企业的经济增长,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国民福利。为此,其提出经济增长要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也就是说,从原来主要通过物质资本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转向充分利用人力资本、保护自然资本,使得经济的增长更具可持续性同时实现国民福利最大化。我们对此做了改进,增加了两大资本:一个是“国际资本”。  相似文献   
123.
鉴于垄断产生的基础是差异,而自然垄断者在超过成本递增的范围之后,仍然可以通过品牌或者成本优势以及其他因素,继续对市场实施一定的控制,所以自然垄断者的垄断地位具有内在持续性.在对自然垄断进行价格管制的过程中,政府的目标函数在不同的时点上是存在着差别的,进而会影响价格管制工具的选择.在自然垄断领域放松管制的趋势下,价格管制也日益宽松.  相似文献   
124.
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一般是选择效率与公平目标来描述的.区域经济关系的纽带是区城间的投资比例关系.区域经济关系的核心是区域间固定资产投资边际收效率的大小关系,这一关系决定了效率与公平目标的一致性与冲突性.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原因和经济基础的差异,在特定时期内,效率目标与公平目标是冲突的.要实现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关键在于迅速提高落后地区的投资边际收效率和有效处理效率与社会公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5.
“网运分离”政策是网络型产业规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网络型产业中有效竞争格局的形成。为此.本文对“网运分离”的基本概念、所涉及的理论模型、改革路径选择以及与之相连的接入定价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为推进我国网络型产业的结构改革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6.
文化遗产保护是动态发展的概念,总结了文化景观 的3类意义:1)文化景观作为物质实体;2)文化景观作为概念 和过程;3)文化景观作为方法和工具。指出当前世界遗产及 文化景观保护中存在的自然和文化分离现象,揭示了西方哲学 的二元两分法的背景根源。介绍了IUCN和ICOMOS为融合 自然与文化而进行的“连接实践项目”和“自然文化之旅”2 个项目,推广他们在不同地理和文化背景下,为更好地连接自 然与文化遗产的治理和管理实践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和引领作 用,主张非西方原住民社区、地方社区应该在推进“自然文化 之旅”工作中占有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27.
天津市: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摩托罗拉、丰田汽车、诺维信、统一工业和顶新集团等企业为龙头,有针对性地引进边角废料铸钢、生物发酵残渣加工,有机食品废物废水处理等补链企业,现已形成IT、生物制药和食品饮料三大循环经济模式的工业主导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8.
“未富先老”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超常的人口转变导致超常的老龄化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由于实行了以“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为目标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得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转变过程。与这种变化相伴随的,则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老年人口比例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29.
生态哲学是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世界观,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起着决定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有三种世界观。反映在对自然的利用和保护上,则表现出不同的做法和结果。其中,“自然的人和人的自然”哲学观正在逐渐成为主流。文章就将三种世界观对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所产生的影响进行阐述,并就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如何指导自然保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0.
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利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利益结构 (一)三种价值对应着三种利益 自然文化遗产的独一无二和非人工再造性。决定了它的社会地位,即有关它的价值与利益结构。与一般资源,同时也与许多公共物品不同的是:自然文化遗产对人类有一种经济价值所不能涵盖的意义。这就是被有些学者称为存在价值的非经济价值,我们称之为V1。至于其经济价值,为适应研究我曾将它又分为潜在的经济价值和眼下的直接经济价值,分别称为V2和V3。典型的V2是自然文化遗产为它所在地或周边地区的居民带来的可持续的旅游经济收入。典型的V3是从景区在短期内直接开发获取的经济收入,如缆车卖票或砍伐植被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