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9篇
  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93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146篇
经济学   178篇
综合类   24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87篇
农业经济   548篇
经济概况   28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1.
12.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好事,是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然而,在农村一些地方,却出现了植树追求单一品种的现象,有的还靠行政手段砍掉"杂树"以求整齐划一、规模气派.如不少地方号召统一栽植泡桐或统一栽植杨树或松树,而对居民家房前屋后的槐树、桑树、榆树、柳树乃至零星的枣树、果树也不放过,强行砍掉.  相似文献   
13.
14.
论退耕还林背景下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当前退耕还林过程中耕地面积减少引发的当地粮食供给问题。剖析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内涵,指出应建立合理的退耕还林补偿机制,粮食生产的自律机制、粮食安全预警机制以及国家、地方政府及农户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5.
16.
退耕还林政策是一项很好的生态林补偿制度创新,使政府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与赞誉,也得到多国政府和环保组织的赞同。但由于产权安排、政策设计缺乏弹性和协调机制的原因,使退耕还林政策在实施中还是遇到不少的阻力,在退耕地选择、还林林种选择、种苗供应、经费管理与补助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均可归纳进四个字:产权冲突。中央政府是国家公权代表,要的是生态;农民是私权代表,要的是吃饭,地方政府是准公权者,要的是政绩;林管部门是准公产权代理者,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周边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四川盆地东西部12县退耕还林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盆地东西两侧山区退耕还林工程的效益.结果表明:盆地东部退耕还林工程产生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西部,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人口素质等因素制约所造成的.因此,应根据各地区特点采取不同政策以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五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人工林存在很多生态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我们在植被恢复方法上存在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9.
在准格尔旗皇甫川流域生态及自然地理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同步进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等政策运行情况和农户生产、生活情况的调查。以野外综合调查分析为基础,对相关政策的运行现状、退耕与禁牧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针对当前退耕还林(草)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项目整合:将现行的退耕还林(草)等有关生态的项目整合在一起,以发挥系统的整体效应;2.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确保农牧民稳定地越过温饱水平,以保障有关生态项目的成功实施并长久发挥效益;3.在计划与验收标准的制定以及补偿政策等方面,需进一步深化、细化,不能政策上把“穷人束缚在穷地方”;4.在景观或更小尺度上须做到”因地制宜”;5.建立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科学研究及高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工作;6.完善管理,强化干部考核。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投入巨资在西部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黄河护岸林和西部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是以“高投入、高消费、高排放、低效益”为特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模式,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造成了西部生态环境的总体恶化, 每年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亿元,占当地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绿色西部梦何时能圆成为西部乃至全国人民共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