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63篇
工业经济   20篇
计划管理   129篇
经济学   202篇
综合类   64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154篇
农业经济   38篇
经济概况   10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11.
马丽丽  李强 《南方经济》2015,33(5):82-96
文章旨在分析知识产权保护能否成为我国制造业出口新的比较优势,利用我国1992-2012年对140个国家或地区的24个制造业行业的出口数据实证检验了三个理论命题。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制造业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存在门槛,当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跨过“知识产权保护门槛”后,知识产权保护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才能有利于形成新的出口比较优势;从R&D投入强度、专属性投资强度以及关键要素投入强度三个方面,把我国24个制造业行业分为高行业特征和低行业特征分别进行估计后得到不同结论,低R&D投入强度和低关键要素投入强度制造业行业中,知识产权保护与行业特征的协同作用显著的有利于我国对贸易伙伴出口的增长,相反则不利于我国对贸易伙伴出口的增长。从我国出口方向来看,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特征的协同作用,对知识产权保护程度高于我国的地区来说,不能够显著提升出口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12.
区域协调发展理念下,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手段。基于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内涵、动力机制等既有研究,从考虑运输成本的“推-拉”模型与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效应的市场动力机制,以及信息不对称下强弱势政府间竞争博弈机制两个维度,剖析我国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内在机理。从创新顶层设计、发挥比较优势、降低交易成本3个方面探讨了促进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的政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深化为全球价值链分工。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3个方面阐释了OFDI对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影响机理,利用WIOD数据库测算出1995-2014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产业出口优化度EO指数、GVC地位指数并分别表征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应用改进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对3个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开展OFDI可以促进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实现价值链攀升。  相似文献   
11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后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至关重要。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格兰仕、广日电梯、奇瑞汽车以及中集集团如何通过由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集成创新的集成创新模式构建自主创新能力。最后,在案例企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对其它后发企业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5.
本文从劳动力全球化视角,根据相对劳动成本平价模型,以美国为比较基准,选择东亚4国和印度为比较对象,对1991—2008年的6国相对劳动平价、实际汇率变动和相对劳动成本变动做了系列研究。研究表明,就全时期而言,中国的实际汇率与基期相比已处于升值状态,而其他发展中国家贬值程度扩大;分时期看,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前,中国具有相对劳动成本优势。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劳动成本优势持续下降。本次金融危机后,国际竞争力继续恶化。根据研究结果,认为人民币不具升值空间,保持汇率稳定是当前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116.
This article applies the testing procedures for measurement invariance using multigroup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MGCFA). It illustrates these procedures by investigating the factorial structure and invariance of the Portraits Value Questionnaire (PVQ, Schwartz et al.: J. Cross Cult. Psychol. 32(5), 519–542 (2001)) across three education groups in a population sample (N  =  1,677). The PVQ measures 10 basic values that Schwartz postulates to comprehensively describe the human values recognized in all societies (achievement, hedonism, self-direction, benevolence, conformity, security, stimulation, power, tradition and universalism). We also estimate and compare the latent means of the three education groups. The analyses show partial invariance for most of the 10 values and parameters. As expected, the latent means show that less educated respondents attribute more importance to security, tradition, and conformity values.  相似文献   
11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mpirical dynamics of countries' technological specialization in six technology fields using distribution dynamics. In all technology fields innovation activities are performed by relatively few countries and the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is fairly stable in time. Intra-distribution dynamics is characterized by persistence of within field countries' specialization levels around or below the mean, while high specialization levels revert towards lower values. This strengthens the case for absorptive capacity. Electronics show some distinctive properties: they have the highest degree of geographical concentration and numerous small countries among those specialized; they also are the least mobile technology field. In a Schumpeterian perspective, this is in line with "creative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118.
近几年,湖南省服务贸易发展迅速,竞争力不断增强,促使湖南省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本文借助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关指标,对湖南省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湖南省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还处于比较薄弱的水平,并针对其真实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得出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19.
双语教学是实现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对《西方财务会计》课程的双语教学进行了研究,就教学的目标定位问题,课程设计、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及教学评价方法等作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20.
目标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参与式管理理念,其核心要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管理智慧的理论代表“无为而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在管理实践中又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从二者的哲学基础出发,以目标管理实施流程的各环节为主线,对二者进行了对比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