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30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22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其独立性直接影响到其职能作用的发挥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水平,进而影响公司债务融资契约。本文以2007~2009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从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兼任和独立董事规模比例两方面研究董事会的独立性对银行债务融资契约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会导致银行债务期限结构缩短,而对银行债务规模没有显著影响;而独立董事和银行债务契约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2.
台湾新上市柜(IPO)公司自2002年2月19日起须依照“上市上柜审查条例”设置二席以上独立董事和一席以上独立监察人,集团企业与总经理兼任董事长职务之公司依规定尚应聘任较多之席次。本研究探讨独立董监之适任性、影响力与IPO公司初期评价间之关系。实证结果指出,独立董事具执业会计师资格、曾担任上市柜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以及相对于最终控制者之董事席次比率愈大,市场解读为适任性佳,愈具有影响力,对承销价制定、投资人初期评价有正向之作用。就独立监察人而言,并束发现独立监察人专业背景对IPO初期评价具攸关性。  相似文献   
43.
杜兴强  张颖 《金融研究》2021,490(4):150-168
本文关注独立董事任期届满后离任、但经过一段“冷却期”后再次被原上市公司返聘的现象(“独立董事返聘”)。本文以2003—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独立董事返聘对公司违规的影响究竟是基于“学习效应”的抑制效果还是基于“关系效应”的助长效果。研究发现:(1)对独立董事返聘的公司而言,相对于冷却期,返聘期的公司违规显著更少(纵向对比);(2)返聘的独立董事首任期间,公司违规要显著低于冷却期(纵向对比);(3)相较无独立董事返聘、返聘人数更少的公司,返聘人数更多的公司违规显著更少(横向对比)。研究发现支持了“学习效应”假说,即独立董事返聘抑制了公司违规,并非是规避任期规定的手段。  相似文献   
44.
社会资本在不同群体中分布不平等,但较少有研究分析精英群体中的社会资本不平等情况。基于陕西省上市公司2010-2017年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性别(先赋性因素)和拥有不同教育背景(后致性因素)的董事在多项网络中心度上的差异。研究发现,网络中男性董事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男女比例随时间变化呈稳定状态,但男性董事和女性董事在网络中心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受教育程度越高,董事越趋于网络中心地位。研究证实在董事群体中存在基于后致性因素的社会资本不平等,但不存在基于先赋性因素的社会资本不平等。  相似文献   
45.
In Australia, a corporate acquisition can be structured as either a scheme of arrangement or a takeover. We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eal structure and the retention of target directors on the merged entity board. We find that the odds of a target director subsequently sitting on the merged entity's board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chemes.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premiums are lower in schemes of arrangement when additional target directors are appointed to the board of the acquiring firm.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arget director appointment is unrelated to the merged entity's post‐acquisition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46.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director interlock as a mechanism by which an MNC learns and adopts high control market expansion modes that other MNCs use. Using data on greenfields and acquisitions by S&P 500 firms in the period 2003–2010, we find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 of high control market expansion modes by interlocked MNCs and the frequency of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of a focal MNC through such modes in unrelated industries, with the relationship stronger for the depth of interlocked director experience. The findings contribute to the literatures around the frequency of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and micro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y.  相似文献   
47.
本文针对独立董事在性别、教育、专长、经验和资源等方面的个人特征与其任期内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基于2008—2010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予以检验。研究发现,从整个任期来看,独立董事的性别、学历、职业背景、多重董事身份、年龄和国际经验等个人特征均不会对公司经营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只有法律专长、会计专长和管理经验等个人特征才具有显著的绩效效应。本文提出,如果监管者希望独立董事制度有助于改善公司经营绩效,就应当进一步完善该制度,促使独立董事聘用与公司经营管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建立有助于独立董事充分发挥作用的制度和环境,提高独立董事改善公司经营绩效的激励。  相似文献   
48.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声誉理论和组织间模仿理论,实证检验了技术型连锁独立董事非正式机制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探究了技术创新对技术型连锁董事与环境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4-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型连锁执行董事与企业环境绩效不存在显著关系;技术型连锁独立董事与企业环境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国有企业中技术型连锁独立董事与企业环境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技术创新降低了技术型连锁独立董事对环境绩效的正向关系;在国有企业中,技术创新没有对技术型连锁独立董事与环境绩效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9.
50.
It is commonly recognized at the present that technological appropriateness is not an intrinsic quality of any technology, but it derived from the surroundings (technological as well as sociocultural, politicoleg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n which it is to be utilized and the specific purpose of its application.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resents two case studies for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for rural development in Indonesia. The first case deals with the problem of identifying a “set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to be promoted for accelerated rural development. The second case deals with the problem of selecting the “most appropriate one” among available technologies of one kind. The assessment exercises are carried out using existing methodologies and inputs (such as national priorities, assessment factors, and decision weights) from Indonesian nationals. It is shown that the analysis can provide useful guideline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plann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