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1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3篇
财政金融   726篇
工业经济   127篇
计划管理   838篇
经济学   2048篇
综合类   537篇
运输经济   47篇
旅游经济   73篇
贸易经济   591篇
农业经济   308篇
经济概况   10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639篇
  2010年   443篇
  2009年   455篇
  2008年   550篇
  2007年   476篇
  2006年   395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本文介绍了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教授提出并由其学生Wackerngel完善的生态足迹模型,总结了前人基于该模型得出的Shannon-Weaver公式、Ulanowicz的发展能力公式,指出该公式能更好地反映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能力。利用全国、广东省、四川省、四川南充市等不同区域2001年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计算出不同区域层面上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发展能力分别为1.9367、1.7947、2.0526、1.1049,说明其生态足迹的发展能力均超过生态存量的发展能力。选取了四川省南充市作为特定区域进行生态足迹和生态足迹效益的时间序列计算,进行生态经济系统多样性和发展能力的动态变化分析。最后.指出提高生态经济系统多样性指数和发展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增加生态足迹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2.
天山北坡经济带绿洲生态经济脱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脱钩理论与模型的基本思想,引入转移投入概念,建立了绿洲脱钩分析模型,对"七五"以来四个五年计划期间GDP快速增长的天山北坡绿洲经济带的生态—经济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经济带脱钩关系特点,进一步提出了绿洲经济优化调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3.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个较大的内陆河,该流域由于人口压力,林牧矛盾,水资源粗放利用,出现了严重的土地沙化,盐化,沙尘暴等生态问题,本文提出应执行抢救性水源林生态环境建设,合理配置和科学利用水资源,实施跨流域调水等补水工程,构建生态农业体系的发展方略,实现黑河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4.
循环经济的本质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入手,探讨了循环经济概念的渊源,指出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并且论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分析了中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最后提供了推进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加大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政策和体制;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追踪先进理论和科技等八项措施.  相似文献   
75.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对我国1978~2002年产业结构变化状况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考察产业结构变动引起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的相应变化.实证检验表明,这一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基本符合工业化发展的演变规律,但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看,产业结构转换仍滞后于总量增长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需要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76.
本文对1978—2004年中国农业增长进行了理论与经验两方面的分析。分析的结果是,在农业生产中实施的不同土地制度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形成不同的激励,而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推行的价格、财税制度变革又以形成的利益空间影响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人们的积极性,因此,制度变迁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借助计量和统计方法,对1978—2004年不同阶段内农村土地制度和价格、财税制度变化影响农业增长的情况进行了检验,用以说明制度变迁的突出贡献。由此可以建议,应该把农村经济制度创新作为实现农业持续增长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77.
夏华 《现代财经》2007,27(5):7-10
中美的基尼系数如实地反映了两国的收入差距。中美两国民众对收入差距反应有差异的原因是因为两国的收入分配形状、社会保障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非法收入的社会影响不同。由此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缩小我国收入差距,就必须在农村实行规模经济,完善社会保障,加大打击非法收入的力度。  相似文献   
78.
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朱传耿  王振波  孟召宜 《经济地理》2007,27(2):302-305,290
省际边界区域既是省级经济政策的交汇区,又是区域摩擦的集中地,空间协调难度较大,统筹发展难点较多,是和谐社会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边界区域的理论内涵、影响因素、产业发展、空间组织结构模型、空间管治以及发展战略和对策等。这些研究多以现状的描述为主,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省际边界区域已成为我国区域统筹发展的重点,在今后的研究中要重视探讨以“边界效应”理论为基础的边界区域经济学,深入分析省际边界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深化研究省际边界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及优化路径,加快构建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的定量系统模型,科学完善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9.
岷江上游生态重建的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该区生态退化是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的不合理经济营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指出生态恢复与重建必须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将岷江上游干温河谷区划分为干旱河谷粮果林生态我,中山,亚高山林药菌生态林业区,高山灌丛草甸,草甸生态特业区,并提出了不同的生态经济类型区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最后,论述了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0.
黄土高原开发生态旅游前景看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旅游业被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应成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先导产业,生态旅游应成为优先发展的旅游项目,本文概述了生态旅游的原则,特性和实质及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发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前提下,将黄土高原分为12个旅游区,指出黄土高原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