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3篇
财政金融   13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84篇
经济学   118篇
综合类   90篇
旅游经济   7篇
贸易经济   72篇
农业经济   187篇
经济概况   16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基于IPEA方程思想,对江苏省能源消耗进行了历史回顾,预测了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江苏省能源消耗总量;通过产业结构演进—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演进—单位GDP能耗两个模型,分析了1985年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演进与能源消费和单位GDP能耗的关系,结果显示,产业结构演进与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IPEA方程分析和预测可知,在按GDP年递增率0.10的情况下,如果单位GDP能耗递减率低于0.0909,能源消耗量会增加。在今后的发展中,江苏省应继续通过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2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是国家(地区)经济发展过程的主旋律,近10年来江苏省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不尽相同,为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必须继续发挥民营企业的强势作用,壮大和提升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23.
农村合作运动是国民政府为发展农业生产、复兴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而实施的有关社会经济建设的行动。农村合作运动中组建的各种合作社,在改良品种、改进耕作技术、推广农业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扮演了引进和扩散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角色,丰富了作物的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24.
江苏省耕地保护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江苏省58个县级行政区为区划单元,应用主成分析法得出影响耕地保护的4个主成分,在此基础上应用聚类分析法初步得出耕地保护区,再结合定性分析最后确定六大耕地保护区。从区划结果看,与江苏省综合农业区划相一致,与客观实际能很好地吻合,说明应用综合数值分析模型研究耕地保护区划是成功的。最后,对得出的六大耕地保护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为有计划分区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5.
[目的]分析评价江苏省现有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绩效与空间差异对建立完善长效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和推动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运用熵权-TOPSIS法,选取2010—2017年全省及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内11个指标,计算江苏省及三大区域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综合绩效值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单项绩效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江苏省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在2010—2017年8年综合绩效值由0189波动增长到0841,效果初现且具有较强推广价值。(2)经济效益绩效值以年均257%的增长率由0增长到1,效果最为显著,社会效益次之,生态效益自2013年后为绩效值中最低值,与前两项最大差距在05左右,反映出环境改善、农田质量提高效应远低于农户创收、社会公平效应,政策拟合度不高。(3)江苏省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效果存在空间差异,综合来看政策效果表现为苏南>苏中>苏北,苏南凭借经济优势在2016年和2017年的综合绩效值上比苏中苏北高出01、在经济与社会绩效值以002的差距领先且生态绩效值没有下降拐点,具有长效可持续性。[结论]现阶段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效果依赖地方政府经济实力,尚未形成良性长效机制,需从制度体系、环境经济手段、差别化补偿措施、农业补贴结构和宣传等5方面着手,推进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更好地服务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6.
[目的]从定量方面对江苏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对农业产业升级贡献结果进行研究,以准确把握江苏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进程。[方法]构建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江苏省农业产业升级评价指标体系,以2007—2016年江苏省10年的年度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计算各年度每个指标权重以及各准则层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综合得分值。[结果](1) 2007—2016年江苏省农业产业方式转变取得了一定成效,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2) 2012和2014年江苏省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农业产业升级增长最快,2016年出现大幅下跌,导致该下跌的原因是同时期农业集约型效益的大幅下降;(3)集约型升级和高效型升级对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江苏省农业产业升级带动作用最大;结构合理型升级发展滞后。[结论]江苏省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农业产业升级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加速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对于江苏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7.
研究目的:根据开发适宜性与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协调关系,判断江苏省县级单元的空间开发合理性状态。研究方法:基于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可达和生态约束3方面因素评价江苏省空间开发适宜性,运用数据包络模型测度江苏省土地利用效率。研究结果:(1)空间开发适宜性方面,高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苏锡常和南京,中适宜区域位于苏中地区和苏北地级市、县(市)的城区,低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苏北的非建设用地上;(2)空间开发效率方面,综合效率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高效率县市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区域,规模递增仍然是苏北和苏中地区投入产出的主要特征,但其建设用地投入存在冗余现象;(3)匹配关系方面,开发适宜性与土地利用效率协调类型以苏南地区的"HH"型、苏中地区的"MM、MH"型和苏北地区的"LL"型为主,高适宜区域普遍具有较高的开发强度。研究结论:江苏省大部分县市(区)的空间开发适宜性和开发效率是基本协调的,但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开发过度和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8.
基于江苏省2012年投入产出表及水资源公报的统计数据,运用修正后的投入产出模型,定量计算江苏省贸易用水强度、虚拟水净输出量,并通过调整贸易结构,最大化实现节水效应。研究表明:2012年江苏省虚拟水贸易整体上呈现净流入,有利于节约省内水资源;从贸易额调整来看,在设定的5%、10%、15%3个调整幅度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贸易输出、输入结构,化学产品、煤炭采选产品部门出现大规模节水效应,随着调整幅度的增加,净输出量大的部门节水效应越来越大。江苏省虚拟水贸易是当前实现资源节约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9.
在构建水利旅游资源分类体系的基础上,结合2014年江苏省水利旅游资源最新普查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GIS技术,建立水利旅游资源群综合开发潜力评价模型,由规模度、优越度、集聚度、交通可达性、人口数5个影响因子来对江苏省水利旅游资源群的资源开发潜力、市场开发潜力以及综合开发潜力的特征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1江苏省水利旅游资源群的资源开发潜力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空间自相关性较弱;水工建筑单体类资源群的开发潜力最高,泉类资源群最低。2市场开发潜力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且空间自相关性强;水工建筑综合体类资源群的开发潜力最高,而水工建筑单体类资源群最低。3苏南地区综合开发潜力大于苏北地区,水利工程类的综合开发潜力高于自然景观类。  相似文献   
130.
以江苏北部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地区(邳州市和宿迁市)发展产业集群的内在需求和实际效益出发,系统分析了产业集群作为江苏北部地区发展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江苏北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需要依托本地资源和劳动力、外来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实施产业集群培育、优化、统筹、重组等发展战略有利于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