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7篇
财政金融   502篇
工业经济   87篇
计划管理   541篇
经济学   1020篇
综合类   307篇
运输经济   39篇
旅游经济   32篇
贸易经济   887篇
农业经济   103篇
经济概况   7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399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382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增加值率下降意味着什么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7  
增加值率是从总体上度量一个经济体投入产出效益的综合指标。中国的增加值率一直在下降,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在下降。本文定义了中间投入贡献系数,给出其与增加值率的关系,通过分析中间投入贡献系数的变化本文得出,新增加中间投入品的贡献系数下降是造成总体中间投入贡献系数进而增加值率下降的原因。接着本文利用变参数经济计量模型,测算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中间投入和进口中间投入的贡献系数的数值和变化情况,并就提高增加值率的可能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2.
对企业国际化理论的反思及其价值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国际化产生于工业革命之后,经历了进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许可经营等阶段,许多理论对这些活动发生的动因、条件与展开的路径进行了直接或间接的解释与分析。在当前全球化日益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对企业国际化理论进行反思,具有推动理论研究与指导实践操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83.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一组管理理念假设、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和行为模式的体系,它以文化力量推动着组织和企业的长期发展。本文立足实际,调查组织文化的不同难度与国有企业效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实证论证组织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4.
技术性贸易壁垒内涵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小明  王岚 《现代财经》2007,27(11):57-62
进入21世纪以来,技术性贸易壁垒替代反倾销成为我国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但是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相关协议,即《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议》,并没有做出明确的定义。因此,在分析世贸组织相关协议和判例的基础上,提炼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核,以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加以澄清并重新认识,对于我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that export composition had upon manufacturing employment in the US during the 1991 recession. Although it takes, on average, approximately $66 000 in exports to create one job, the exact gains in terms of total employment depend upon the labour-intensity of the products being exported. Foreign sales by the chemical and textile industries result in a far greater increase in employment than exports by the petroleum refining or steel industries. This analysis estimates the employment effects of manufacturing exports over the 1989-95 period, utilizing an input-output model to capture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export composition has, at times, both strengthened and reduced demand for labour. Consequently, if job-creation is a national goal, it may be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US to promote exports from sectors that are labour-using.  相似文献   
86.
陈建新 《时代经贸》2007,5(2X):66-68
文章首先介绍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发展,然后重点分析了在中美贸易中的贸易利益流向和对双方的经济影响,进而找到解决此问题的积极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87.
当前,我国公司治理还停留在结构治理层面,怎样运用财务监控机制促使公司治理富有成效,仍然是一项空白。本文探讨了实时财务监控目标导向机制确立、快速反应机制和主神经系统建立以及层级结构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88.
ABSTRACT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various aspects of China’s trade, the U.S.’ trade, and the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analysis of each aspect has direct and indirect implications on trade conflict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e focus on important factors, such as the growth of trade, import penetration, increased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firm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Chinese goods, China’s WTO entry and its compliance, and bilateral trade imbalance. While each of the factors can lead to trade frictions, individual factors will not have led to a large-scale trade war. These factors converge within a brief period and thus can be considered the China shock, thereby making other countries’ adjustments to their economic structures difficult. Therefore, trade frictions are inevitable.  相似文献   
89.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 examine the Sino-U.S. trade disputes from less-talked about angles: institutional differences, SOEs, hukou control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Based on these, I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cooperation and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90.
本文提出了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地区增长差异分析框架,将各地区劳均产出差距分解为劳均资本差异、经济规模差异和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三个部分。利用改革时期的省级数据,本文发现尽管要素投入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全要素生产率是造成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在地区劳均产出差异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将成为今后中国地区增长差异的主要决定力量。而且,1990年以来中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绝对发散趋势,严重的技术扩散壁垒加剧了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马太效应”,短期内地区差距不会随经济发展而缩小,政府需要通过适当的政策对地区发展进行调节,尤其要促进地区间技术扩散,使各地区更好地分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