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6篇
计划管理   73篇
经济学   53篇
综合类   58篇
旅游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30篇
农业经济   62篇
经济概况   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31.
[目的]新型城镇化引致都市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市农业发展倒逼新型城镇化协同高效推进;探究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发展的耦合互动关系,对加快推动两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06—2017年武汉市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测度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发展的耦合关系。[结果](1)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总体发展水平均呈上升态势,耦合关系显著;(2)两者耦合度C值在0.490左右变化浮动,2008年和2013年耦合度出现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为0.475和0.500;(3)耦合协调度D值处在0.290~0.627,耦合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调转变为初级协调阶段,且时序演变呈现出小幅波动性、差异性和阶段性特征。[结论]武汉市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程度处于不断完善中,时序特征变化明显。为此,武汉市应坚持贯彻实施"以人为本"及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以打造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升级版,强化政策扶持的支持力度以保障新型城镇化与都市农业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32.
研究以旅游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以武汉市9个处于不同旅游生命周期的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区域,通过质性数据分析探讨了居民身份认同对其旅游发展意向的影响,并对处于不同旅游生命周期的街区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居民身份认同主要从情感因素、经济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旅游发展要素、文化因素等方面对其旅游发展意向产生影响;依据身份认同强弱与旅游发展意向正负的交互组合,可将居民分为4种认同-意向类型:积极拥护者、传统坚守者、经济至上者和无为参与者;在不同旅游生命周期阶段的历史文化街区,居民身份认同对其旅游发展意向的影响各异:在参与和巩固阶段街区,传统坚守者突出;在发展阶段街区,积极拥护者占主导;在巩固阶段街区,积极拥护者和无为参与者兼而有之,且二者冲突尤为激烈。最后,针对不同旅游生命周期阶段居民的类型和特征,提出了促进居民参与街区旅游发展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33.
研究目的:考察中国“小产权房”持有者的动机因素以及动机取向,揭示中国“小产权房”持有者动机的构成。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1)“小产权房”持有者动机可以分为5个动机取向:金钱价值影响、基本住房改善、自然宜人环境、工作生活需要、认知兴趣实现;(2)在“小产权房”持有者动机取向中,金钱价值取向的动机强度最高;(3)大多数“小产权房”的持有者动机是复合型的动机类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取向构成。  相似文献   
334.
中国近代公园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将西方公园 理论与实践成果融入各地特殊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情 境,并不懈改良与创新的本土化过程,由此形成近代公园鲜明 的本土特色。以清末社会变革前夕,洋务运动重镇武汉的公园 营建倡议及相关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早期公园计划 与营建的背景、内容、成效、局限等的溯源考察,探讨晚清 公园理念与实践萌动之时的内容和特征,尝试对本土“公园” 概念的最初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特殊历史情 境下中国近代公园的本土化路径。清末官方进行的公园建设相 关的探索、尝试,奠定了中国近代公园除娱乐属性以外的“教 育”“商贸”“科研”等一系列重要特征,并使得公园作为 “文明”“进步”象征的理念得以广泛传播。厘清这一历史过 程对深刻理解中国近代园林嬗变的内在动因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