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财政金融   37篇
工业经济   18篇
计划管理   77篇
经济学   221篇
综合类   4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84篇
农业经济   22篇
经济概况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开放经济条件下企业吸收能力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对内资企业吸收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部门的技术溢出具有正向外部性,而R&D经费投入与外资技术溢出的配合却起到了抑制作用,但行业差异是存在的。因此在引资政策和经费支持政策方面,应有差别,同时完善相应的技术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2.
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近年来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特别是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FDI技术外溢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区域差别对FDI技术外溢的影响以及FDI技术外溢路径等问题的研究有所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03.
本文选取37个工业行业为对象,通过对1998-2003年的行业面板数据分析,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技术边缘化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从行业吸收能力、技术密集度和技术差距三个维度探讨对FDI技术溢出影响的效果与程度。结果显示,行业的技术边缘化程度与FDI流入存在正相关关系;行业的吸收能力越弱、行业的技术密集度越高,FDI加剧技术边缘化的程度越大;技术差距的影响没有得到证实。进而指出,真正的技术追赶只能通过我国产业获得参与技术生成和技术改进的过程来实现,增强我国产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及自主创新力是打破高技术行业技术依赖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伴随劳动力缺乏和用工成本的不断提高,机械化技术正快速进入中国的茶产业,为探寻茶产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原因和机制,以及为茶农机械化技术采用行为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以更好推动机械化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方法]结合茶农技术选择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了含有技术匹配、吸收能力两个外部变量的茶农对机械化技术采纳行为的模型。[结果]通过对1 246名茶农的实证研究表明,吸收能力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意向正相关,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使用意向均正相关,感知有用性与使用意向正相关。技术匹配并不直接影响感知易用性,但是通过影响有用性正向影响使用意向,也直接影响使用意向。[结论]茶农对机械化技术的采用决策不仅受到自身对技术匹配的认知影响,而且受到吸收能力的影响,并且吸收能力的影响在决定技术采用时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5.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构建了风险投资网络能力、创业企业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三者的理论框架,从网络资源获取能力和网络资源利用能力两个维度分析了风险投资网络能力对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效应,以及创业企业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通过清科旗下的私募通数据库收集了2009年到2019年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事件构建网络,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网络资源获取能力和网络资源利用能力越高,创业企业创新绩效越好;(2)创业企业吸收能力在风险投资资源获取能力、资源利用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上考察国际研发合作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的作用及其门槛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基础上,国际研发合作能够显著地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进一步地,国际研发合作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还要受到经济体吸收能力的影响,要素禀赋、金融发展、人力资本、研发能力及制度环境等吸收能力分项维度对国际研发合作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门槛调节效应。在全球研发网络和全球产业价值链加速融合的背景下,研究结论对中国企业通过选择国际合作研发策略、嵌入全球研发创新网络、强化知识吸收能力以进一步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发展和创新的源泉与重要资源。研发团队沟通行为是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探究其对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社会认同、知识共享等理论为基础,以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沟通行为与自主创新绩效的关系,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288份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研发团队合作性沟通对团队产品创新绩效和工艺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研发团队竞争性沟通和回避性沟通对团队产品创新绩效和工艺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在研发团队合作性沟通、竞争性沟通与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显著中介作用,但是在研发团队回避性沟通对自主创新绩效影响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论为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自主创新绩效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路径,对企业提高知识共享与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8.
合理利用区域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和价值链溢出效应,有助于区域创新发展与创新效率提升,而对区域创新溢出效应的利用程度则受其吸收能力影响。将创新过程分为知识创新阶段和产品创新阶段,利用Network Slacks-based Measure模型计算全国内地30个省域两阶段创新效率,将吸收能力引入空间溢出效应和价值链溢出效应对创新效率影响的研究中,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吸收能力对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空间溢出效应在部分年份显著,省域间没有形成稳定的空间关联关系;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时,提升吸收能力对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均有促进作用;价值链溢出效应不显著或者存在负向影响,创新过程两阶段相对独立,此时提高吸收能力对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提高没有显著作用,甚至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9.
为探讨现代企业与高校之间技术转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立足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以经验取样法为研究范式,以高管与高校之间技术转移体验及创新成效为对象,展开连续15周日记研究,结果发现:“高校—企业”技术转移会积极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规划性博弈与功利性博弈具有中介作用,技术吸收能力具有调节作用。由此证明,在“高校—企业”技术转移合作中,企业技术吸收能力水平在历经组织间博弈后,将显著调节由技术转化而形成的创新绩效增幅。建议相关企业主动开展创新合作,并通过均衡性博弈机制完善自身技术吸收体系,实现“高校—企业”技术转移“双赢”初衷。  相似文献   
110.
知识创新与传播的加快对企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通过构建关系资本,获得创新资源,能有效提高技术创新绩效。文章从信任、沟通和冲突管理三个维度分析企业关系资本对知识吸收能力及其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引入知识吸收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提出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