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5篇
财政金融   389篇
工业经济   269篇
计划管理   889篇
经济学   797篇
综合类   320篇
运输经济   44篇
旅游经济   19篇
贸易经济   736篇
农业经济   285篇
经济概况   955篇
信息产业经济   12篇
邮电经济   2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343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374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要索财富论和生产要素所有权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搞活国企、有利于推进市场经济的进程.生产要素贡献的度量应坚持市场化原则,以要素的稀缺程度和贡献率作为分配的尺度.确立和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路径选择:微观基础再造、健全完善市场体系、法规政策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72.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宁  霍丽 《经济学家》2004,4(6):64-68
我国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价值基础是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所作出的贡献。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确认了劳动在生产中的首要地位,为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权益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支撑,充分肯定了科技人员、管理者的价值和获得分配的权利。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率,但它不同于生产要素价值论所说的生产要素分配论。  相似文献   
73.
收入分配改革既不能片面强调按劳分配,也不能鼓吹按生产要素分配,而要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辩证统一。因此,我们要遵循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在非劳动要素所有者收入较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使劳动者收入保持一定幅度的适度增长;在使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者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同时,逐步提高城乡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科学选择这种收主双增长,合理地使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是保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市场化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4.
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1.成本管理的范畴过窄。 传统成本研究局限于企业内部,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只注意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忽视供应过程、销售过程的成本管理。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管理,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只注意产品成本本身水平高低,忽视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75.
中国经济增长的"尾效"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根据Romer(2001)的假说,由于资源与土地的限制,单位劳动力平均产出最终将呈下降趋势,从而存在由于经济增长中资源环境要素消耗导致的"增长尾效".文章以此分析为基础,计算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尾效",大约为每年1.75个百分点,同时计算了由于"增长尾效"的存在,如果继续推行过去几年的生产要素投入政策,沿着平衡增长路径,要想在2020年实现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技术进步导致的经济增长率至少要达到0.6%.文章的分析也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76.
唐华仓 《生产力研究》2007,(12):20-21,59
文章以河南省为案例,对2001年 ̄2003年全省109个县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认为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灌溉是影响粮食生产的第一要素,同时对其他要素的贡献系数又产生直接影响。灌溉对粮食产量贡献系数与当年的降水量密切相关。为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政府应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治理水污染,推广节水设备与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同时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  相似文献   
77.
企业要追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只顾短期需要,而必须考虑长远需要;不能追求短期目标,而必须追求可持续发展。同样,一个企业也不应只图眼前,不顾长远。如果说,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难以考虑长远战略;那么,大中型企业则要把追求长远目标、追求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必须遵循的原则,作为企业的宗旨。为此企业要做到五要五不要。  相似文献   
78.
刘兆云  王敏 《生产力研究》2004,(10):79-80,183
中国大规模的引进外资 ,利用外资 ,是国企改革的实践与理论的创新 ,本文从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为出发点 ,分析了外资并购的动因 ,结合外商在华投资的现状分析了外资并购的投资取向 ,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要抓住外资并购的机遇 ,充分利用外资 ,负担风险 ;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振兴自己的民族工业 ;引进外资 ,强化自我 ,打造企业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79.
在现代社会。企业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以自己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均衡性,善于抓住商机、占领和拓展市场.为企业赚取利润、更有效地利用生产要素.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企业家在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他们是企业的舵手,他们的智慧、性格以及好恶都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和发展。据权威统计:一个企业的成败,70%取决于经营决策人的作用,企业领导人的素质对企业兴衰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0.
技术经济范式是西方经济学家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时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作为一种理论框架,它指因科技一产业革命引起的技术创新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结构和运行模式进行变革后所形成的经济格局。科技一产业革命在技术经济范式形成及转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一作用通过“关键生产要素”的变迁实现。信息技术革命促使传统的技术经济范式转型为信息技术范式,这是最深刻的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